
【點新聞報道】立法會今日(15日)進行《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二讀(恢復辯論)、全體委員會審議及三讀程序,通過立法為網約車服務建立清晰規管框架,多位議員齊撐立法定框架盼平衡多方利益,並就細節問題提出不同建議。
據報告,《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核心為修訂《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將網約車服務正式納入法治化管理,具體包括引入「平台、車輛、司機」三方發牌制度,規管持牌平台預約的公共車輛載客服務,並強化打擊非法出租、取酬載客的執法機制。此外,草案對網約車保險、車齡上限、數據儲存等作出原則性規定,而車輛許可證數量、費用、車資細則等爭議性內容,政府擬於明年上半年透過附屬法例進一步明確,目標實現「的士、網約車、市民多方共贏」。
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網約車問題困擾香港多年,今次立法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委員會支持政府「先確立規管框架,再商議技術細節」的思路,以盡快落實服務規管。他特別關注網約車保險安排,指出兼職司機若與全職的士司機繳納相同保費,既不公也違背「按風險收費」原則,建議保險業推出「基本固定費+按服務時間收費」的彈性產品,同時要求政府立法強制平台提供司機服務時間數據,方便保險公司風險評估。
此外,陳健波提到車齡上限12年存在爭議,建議參考上海及深圳8年、倫敦10年等不同地區的標準,在車輛安全與市場供應間找到平衡,並呼籲政府妥善處理的士與網約車的標識、驗車中心差異等問題,確保行業良性競爭。
立法會議員廖長江強調,網約車在內地、新加坡、英國等已普及,連態度保守的日本東京去年也開放試點,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不應落後。他主張反對對網約車設置過多监管障礙,指出若入門門檻過高,將無人願意入行,反而損害乘客利益,並建議進一步簡化司機考試,例如減少「路况熟悉度」題目、開放網上測試,並呼籲政府將網約車與的士納入「智慧交通框架」,通過數據推動行業向更便利、智能方向發展,同時提醒的士業應主動轉型,憑藉街頭截車、的士站候客等固有優勢提升服務質素。
立法會議員陳紹雄強調需平衡公共交通生態,他憂慮過多網約車會加劇香港交通擠塞,建議政府制定車輛許可證數量時,需充分考慮香港人口密度與道路承載力,避免衝擊現有公共交通系統。而針對的士業困境,他建議參考澳洲做法,設立「的士支援基金」,通過法律規定向網約車平台按行程征費,用於提升的士服務質素。此外,他還指出的士車資受法律約束、減價即違法,而網約車平台可自定車費,擔心日後出現「燒錢補貼、壟斷市場」的情況,呼籲政府在附屬法例中明確車資管控機制,防止違背良性競爭初衷。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表示支持「人車綁定」,認為可避免車輛許可證炒賣,並杜絕「黑工」司機,保障服務正規性。同時,針對網約車牌照是否需要設立上限的問題,他擔心數量過少會導致繁忙時段运力不足、車費上漲,並建議以「限制平台同一時段接單車輛數」替代,既保證合資格申請者獲許可,又能靈活調節路面車輛。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