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點ESG|燃氣管網中的新能量:香港氫能如何走進生活?

在香港,能源轉型正在悄然發生。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加劇,香港正積極探索清潔能源的轉型之路。氫能作為一種高效、潔淨的能源,在未來或將逐漸走進香港的普通市民生活。

管道燃氣中抽取氫氣 香港獨特的獲氫方式

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生產氫氣的主要方式依靠電解水。而香港則有一個天然優勢:我們有一部分氫氣不需要額外生產。在香港,煤氣公司以天然氣和石腦油作為主要原料,經特定化學反應生產氣體燃料,這些燃氣的成分當中約有50%是氫氣。160多年來,煤氣公司已在香港鋪設了約3700公里的地下管網,覆蓋港九新界。因此,如果可以在燃氣管網中抽取氫氣,基本上香港普遍地區的氫供應都非常確實和穩定。煤氣公司總經理—工商市務及營業江紹權介紹,這個設想如今已經變為現實。並且,目前可以這樣在燃氣管網中抽取氫氣加以利用的,「放眼全球,只有香港和新加坡」。

在煤氣公司位於大埔的製氣廠,有一個試驗抽氫設備。該設備由變壓吸附裝置和氫燃料電池組成。當燃氣經過變壓吸附裝置時,可利用不同的壓力將燃氣中的非氫物質吸走,最終獲得純淨的氫氣。而提取出來的氫氣最終經由專門的管道輸送至氫燃料電池發電設備用來發電。

流動氫能發電裝置 將在全運會高爾夫賽場亮相

有了穩定的氫氣供應及安全可靠的發電裝置,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同樣重要。今年6月,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原則上同意,今年11月在粉嶺的康文署設施將使用流動氫能發電設備,為全運會高爾夫球項目賽事供電。而這個試驗項目,就是由煤氣公司及本港一間能源科技公司——志成新能源科技聯合提交的。

志成(香港)集團總經理郝桂良介紹,這個流動氫能發電設備入氫氣非常簡單,接上氫氣管,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入氣。然而,為高爾夫球場供電並不是煤氣公司和志成推廣這套氫能發電裝置的終點。志成希望,未來能將這套氫能發電裝置廣泛運用在本港的建築地盤上,以取代碳排放很高的傳統柴油發電機。意想不到的是,除了氫能發電本身已是減碳之外,在建築地盤運用氫能發電裝置還能達至節水的目的。

氫能發電的額外減碳效果:生成淡水可作生活之用

郝桂良介紹,氫氣燃燒之後會產生水,並且是淡水及暖水。「我們會把氫能發電裝置產生的熱水儲存起來,加以利用。讓排出的水大約保持在七、八十度的暖水狀態,供公司宿舍的員工用來洗澡。這樣就可以節約額外使用熱水爐的能耗,達到減碳的目的。」

除了利用氫能為地盤提供電力供應之外,煤氣公司還有更貼近市民生活的探索。今年7月,煤氣公司聯合香港科技園啟動建設全港第一個公眾電動車自動氫能充電系統。整個充電系統共包括5個充電樁,同樣利用從管道燃氣中抽取氫氣的方式來發電,預計將在2026年第二季啟用。啟用之後,這個自動氫能充電系統每天將可以為大約20台電動車充電。

未來,當氫能發電及氫燃料電池越來越普及,應用端的需求將可預見地上升,後續,煤氣公司又有甚麼辦法提升低碳氫氣的供應呢?江紹權介紹,除了從現有的燃氣管道中提取氫氣之外,未來煤氣公司還會利用堆填區的剩餘生物沼氣,採用甲烷重整技術,將沼氣轉化為氫氣。由於生物沼氣在香港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因為生產出來的氫氣將會是「綠氫」。這個全港首個本地綠氫項目預計會在明年初投產,將能為香港的氫能發展提供支持。

其實,為協助香港把握氫能經濟的發展機遇,以及讓氫能應用為邁向碳中和貢獻潛力,特區政府已在2024年制定了《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期望通過「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以及「審慎推進」四大策略,穩慎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

從大埔製氣廠的氫能發電裝置到粉嶺全運會的氫能供電項目,再到氫能電動車充電系統,香港正以「邊試驗邊落地」的模式推進氫能應用。有着超過160年歷史的燃氣管網正為全球城市提供「舊基建、新利用」的參考,用科技引領香港邁向碳中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易點ESG|燃氣管網中的新能量:香港氫能如何走進生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