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立會新老傳棒 未來活力更彰

文/梁帆

在立法會即將迎來換屆之際,從梁君彥、馬逢國到盧偉國、廖長江,多名現屆資深議員相繼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在筆者看來,他們表面是宣布「告別」,實則是展現一種「以退為進」的政治智慧,彰顯「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與胸襟。

多年來,這些老將以豐富的政治閱歷推動議會理性協商,以務實態度完善經濟、民生等多領域立法,其貢獻早已鐫刻於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歷程中。如今退位讓賢,既是對香港長遠發展的責任擔當,亦是對年輕一代的信任與託付。所謂「受外部壓力而被迫棄選」之說,乃無稽之談。不少言退的議員都表示,今後仍將以其他形式服務香港,展現了「退崗不褪色」的優秀品質。憑藉長年積累的治理經驗與政治智慧,他們未來仍可在其他崗位繼續發光發熱。

回顧今屆立法會,作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首個完整任期,議會內部的高效協同、與行政機關的良性互動均屬空前。以《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為例,立法會花了50小時逐條審議,提出超過1000條問題和意見,最終政府作出了91處修改,嚴謹程度可見一斑。議員們聚焦發展、為民履職,推動通過法案約130項,解決問題之實效遠超往屆。

正如四季輪轉、新陳代謝,政治生命力的延續離不開老中青協作與代際傳承。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期,國際局勢錯綜複雜,本地經濟結構正深刻調整。在此背景下,立法會透過換屆進行人員更替,可望進一步激發香港發展的潛能,這也是政治生態健康的體現。何況,作為特區權力機關之一,理應在人才梯隊建設上擔當「排頭兵」。因此,今次換屆熱議的「老將退選」現象,既是制度成熟的表現,亦為新一代政治人才提供歷練平台。經過新老交替,相信立法會未來可更有效履行立法、監督等職能,更貼近社會訴求,助力香港在變革中穩步前行。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社會呼喚新一屆立法會湧現更多兼具專業能力、為民熱忱、實幹精神的新面孔,服務香港、貢獻國家。常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界在充分尊重老將們選擇的同時,還應以開放心態迎接特區政治生態的積極變化。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立會新老傳棒 未來活力更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