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當地時間10月4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揭曉,高市早苗擊敗小泉進次郎等多名競爭對手,成功當選自民黨新一任總裁。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參議院國會對策委員長當地時間14日向立憲民主黨方面傳達了將於10月21日召集臨時國會的日程安排,估計高市早苗在爭論中將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亦是首任女性首相。筆者進一步估計,由於日本政局動盪,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已破裂,高市早苗上任後可能是另一位短命首相。如她重蹈石破茂解散國會的覆轍,她的任期或和石破茂相若。
高市早苗(64歲)是安倍內閣的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右翼保守派代表,主張修憲、參拜靖國神社,反對央行加息,經濟政策偏向財政擴張,號稱「女版安倍」。安倍晉三有兩特點,一是任期長,二是被刺殺。
其他4位和高市早苗競爭總裁大位的,她當上首相後仍將虎視眈眈。她的主要競爭對手有2人。小泉進次郎(44歲,農林水產大臣)具改革形象,採右翼立場,支持修訂憲法,具體經濟政策不明確。林芳正(64歲,內閣官房長官)是親美派,主張央行政策獨立,從政經驗豐富。茂木敏充和小林鷹之都相對低調,黨內派系基礎較弱,論資排輩還沒到位。
總裁競選之前,高市早苗以22.4%的公眾支持率領先,小泉進次郎緊隨其後(20%)。在黨內投票中,派閥大佬(麻生太郎、岸田文雄)和小泉純一郎暗戰,最終導致小泉進次郎落敗。如今日本一群大男人派閥大佬集體被一位女性領導全黨,是各種因素造成的結果。
因為自民黨在國會兩院都沒有多數席位的優勢,新任首相需通過國會的提名及委任,不可自動接任。經歷過去10天的斡旋後,並無「黑天鵝」出現。估計高市早苗將會低票當選首相。之後她要組建內閣,且看小泉進次郎和林芳正會分別出任什麼職位?
預期高市早苗出任首相後,將面臨重大挑戰。經濟政策方面,怎樣應對通貨膨脹與財政刺激的平衡?外交立場方面,對華強硬路線可能延續,尤其是修改憲法和防衛政策。執政難度方面,自民黨需要與在野黨協商讓步妥協,長期執政的前景不明朗。高市早苗的右翼保守強硬主張可能引發國際爭議,估計將略有收斂。
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破裂後,日本政局的不確定性大增。首相「指名選舉」的變數增加,如上述。高市早苗低票當選,將注定她是弱勢首相。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後,自民黨在國會參眾兩院議席均未過半。公明黨明確表示,首相選舉將支持自家的黨首齊藤鐵夫。如果其他在野黨聯合推舉一位候選人(估計或會是國民民主黨的玉木雄一郎),第一輪投票三人淘汰一人後,高市早苗可能需要經過第二輪投票才會險勝齊藤鐵夫。
新任首相弱勢,政策推行的難度當然大增。自民黨失去公明黨支持後,需要拉攏個別小黨(例如國民民主黨),與其妥協以換取支持,財政預算、修改憲法等關鍵議題可能受阻。
未來政局可能的走向,估計首先會有短期震盪期(1至3個月)而不是蜜月期。然後自民黨黨內黨外的政治博弈加劇。在野黨可能會藉機聯合施壓,要求提前大選或重組內閣。自民黨內部更會存在分裂風險。高市早苗如未能妥善處理「黑金」醜聞(犧牲誰人?誰願孭鑊?)或協調支持(內閣職位、利益交換),黨內派系(主要是麻生派和小泉派)一定會發起強勢挑戰。
筆者認為,日本政局今後將進入新階段。中長期影響是多黨化趨勢,國會議席碎片化。公明黨將轉向「政策合作」模式,逐單算賬計數,不再綁定自民黨以換取殘羹剩飯。其他小型政黨的議價能力將上升。這個趨勢一旦形成,日本或將會進入「無絕對多數黨」時代,無任何人可以一錘定音。
自民黨老了,轉身已難。黨內派系利益高於全黨利益,等於「黨內有黨」。日本人性別歧視;眾男不服寡女,不可輕視其潛在破壞力,今後或不時會有官員或議員因為失言而被迫下台。
自民黨需要重建公信力,進行「選舉策略」調整。否則一旦不得不短期內又再解散國會重新洗牌時,選舉結果可能更為不利。
日本的內外政策估計將有調整,特徵是進入所謂「戰國時代」。自民黨的社會福利和能源政策可能向公明黨的主張靠攏以換取支持,修憲議程或將暫緩。外交方面,自民黨的對華政策將受制於某種新型「執政聯盟」的脆弱性,需要壓抑保守派的訴求(仇中),與務實派合作(例如首相避免參拜靖國神社)。
在野黨能否聯合起來,尚在未知之數。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等小型政黨如能夠協調推出共同候選人,可能會逐步集結成軍,進一步顛覆自民黨弱勢執政的格局。
日本民眾由於迭代變遷,中生代對自民黨派系精英漸有離心,視執政聯盟破裂為自民黨傳統勢力失效。近年民意轉而支持石破茂、高市早苗等來自草根階層的新一代政治人物,有其深層原因,但因此亦造就了機會,讓右翼民粹勢力興起。
由於自民黨內難再有足夠凝聚力,地方勢力不滿情緒此起彼伏,自民黨內部也會有推動提前選舉的渴求。
高市早苗受安倍晉三的影響極深。她的離婚復婚、夫婿跟從她改姓高市,都有安倍作為「影武者」培植她上位的痕跡。她有從政男性的基因,日後和特朗普碰撞時,必然擦出四濺的火花。日本政局短期內將陷入權力拉鋸,長期會轉向碎片化的多黨競爭,政策穩定性和外交連續性面臨重大挑戰。對我國而言,是突破的契機;而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而言,他要認賊作父(母),不知道該認誰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