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20名被扣押人員獲釋 特朗普:戰爭已經結束

大公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3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釋放全部20名在世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以色列亦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美國總統特朗普急於邀功,宣稱加沙地帶的「戰爭已經結束」。他13日先到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講,隨後前往埃及主持有關加沙停火問題的峰會。然而,以色列全面撤軍、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戰後治理等關鍵問題仍懸而未決,加沙停火前景十分脆弱。俄外長拉夫羅夫直言:「希望未能實現的情況出現過太多次。」

哈馬斯13日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分兩批向以色列方面移交全部20名在世被扣押人員,已故被扣押人員的遺體將於晚些時候向以方移交。以媒稱,這20人「健康狀況良好」。以色列監獄管理局隨後宣布,已根據日前達成的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釋放1986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員。其中1700多名在本輪巴以衝突期間被關押的加沙人被送到加沙南部,另外250名被判終身監禁者回到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或被驅逐至埃及。以方稱,共有154人被驅逐。

人員交換協議「雙重標準」

被驅逐人員的家屬對此表示震驚。由於以色列對邊境實施嚴格管控,他們很可能無法離境去看望親人。多哈研究生院公共政策副教授卡爾穆特批評說,以色列驅逐被扣押巴勒斯坦人的做法顯然違反國際法。半島電視台指出,這暴露了人員交換協議的「雙重標準」。據瓦法通訊社報道,以軍當天突襲獲釋巴勒斯坦人庫爾德位於耶路撒冷北部的住所,毆打他的兄弟、破壞財物,並警告獲釋人員家屬不得舉行慶祝活動。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秘書長蓋特12日表示,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標誌着通往實現『兩國方案』的一條不可逆轉道路的開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3日表示,中方歡迎和支持一切有利於恢復和平、緩解人道危機的努力,當務之急是盡早實現加沙全面持久停火,確保有效緩解人道危機,恢復地區穩定局面。加沙戰後治理應堅持「巴人治巴」原則,任何關於加沙未來的安排,都需要尊重巴勒斯坦人民自己的意願,並同「兩國方案」相銜接。

內塔尼亞胡缺席「和平峰會」

特朗普13日與埃及總統塞西共同在加沙停火談判地、紅海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主持一場「和平峰會」,討論鞏固加沙停火協議,並規劃實現地區持久和平的後續措施。埃及和以色列方面13日早些時候聲稱,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將出席峰會。但以總理府很快改口稱,儘管特朗普邀請內塔尼亞胡參會,但內塔尼亞胡由於節日前夕「日程安排緊張」無法出席。美媒表示,會議現場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並不歡迎內塔尼亞胡;內塔尼亞胡也擔心若對這些曾批評以色列的領導人示好,將激怒自己的極右翼政治盟友。

停火關鍵問題懸而未決

特朗普13日在訪問以色列時稱:「加沙戰爭已經結束,哈馬斯將解除武裝。」內塔尼亞胡亦聲稱戰爭已結束。然而,目前以色列僅部分撤軍,並且未對完全撤出加沙作出明確承諾,而哈馬斯堅持將以色列結束佔領、巴勒斯坦建國作為解除武裝的前提條件,雙方矛盾難以調和,下一階段談判面臨嚴峻考驗。

拉夫羅夫13日指出,美方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雖提及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但措辭籠統。他表示,一些西方國家的行動表明,他們希望建立一個「被託管的巴勒斯坦」,而不是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只有執行聯合國關於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決議,才能長期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巴勒斯坦人,不會認為建立市政當局或任何形式的準國家機構,是這場近80年鬧劇的令人滿意的結局。」

新聞解碼|加沙停火牽動中東局勢

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在以色列聲稱,加沙停火標誌着以色列與中東各國「和諧時代」的開端,也是「中東新時代的黎明」。但分析人士指出,實現中東和平還有很多工作要做。13日在埃及舉行的「和平峰會」上,不僅以色列缺席,在中東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伊朗也未出席。加沙停火對以色列與伊朗的關係乃至更廣泛的中東局勢有何影響,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分析人士梅克爾伯格說,加沙停火協議帶來一些積極信號,包括被扣押人員獲釋、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等,但特朗普關於「中東新時代」的言論顯得操之過急,全面和平還沒有實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秦天指出,所謂「和平」成色存疑,後續加沙停火能否持續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秦天表示,在加沙停火第一階段達成的背景下,以色列和伊朗的關係處於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以色列及其背後的美國可能有更多資源和精力打擊伊朗及其主導的抵抗陣線;另一方面,加沙停火營造了中東衝突降級的氛圍,可能抑制美以對伊朗動武的衝動,進而促成美伊、以伊關係實現一定程度的緩和。在這兩種矛盾趨勢相互作用下,以色列和伊朗的關係在中短期內或將處於一種「不戰不和」的微妙狀態。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以色列20名被扣押人員獲釋 特朗普:戰爭已經結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