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介嶺
上周三,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兩周年後的第一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透露,以色列和哈馬斯已簽署「20點和平計劃」第一階段協議,以色列所有被扣押人員很快將獲釋,以軍也將撤至雙方商定界線,並稱「這是邁向強大、持續、永久和平的第一步。」
10月10日,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獲以色列內閣批准並於當天12時正式生效後,以軍按約在24小時內停止軍事行動並撤至雙方商定的邊界線;哈馬斯在以軍後撤72小時內交還所有以方人質,包括已故者遺體。作為交換,以色列釋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可望全面進入加沙。
此前一天,哈馬斯首席談判代表透露,已收到美國、阿拉伯國家調解人,以及土耳其的保證,確認加沙戰爭已永久結束。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亦稱,以色列致力於結束加沙戰爭的計劃,無意「重啟戰爭」。美方樂觀表示,「加沙戰爭已結束」。
除與阿拉伯國家和其他國際夥伴組建「國際穩定部隊(ISF)」進駐加沙負責安全事宜、幫助培訓巴勒斯坦警察之外,美國還計劃在以色列建立一個「民事軍事協調中心」,負責協助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運送,以及提供後勤和安全支持。
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美軍中央司令部將派遣約200名擁有運輸、規劃、安全、物流和工程專業知識的軍事人員前往以色列,與埃及、卡塔爾、土耳其和阿聯酋等國軍人,以及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一起,協助支持和監督停火協議的執行。
美方不是第一次提出加沙和平計劃,也曾出現過短暫停火,但皆因以色列反對或哈馬斯拒絕,最終都無果而終。那麼,這次特朗普提出的「20點和平計劃」為什麼能夠取得突破,離和平更近呢?
首先,國際社會,尤其是阿拉伯國家的壓力迫使哈馬斯妥協。特朗普這次提出的20點和平計劃,為結束加沙戰爭提供了相對可行的方案,不僅得到了卡塔爾、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以及埃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還得到了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其他伊斯蘭大國的背書,尤其內塔尼亞胡為空襲事件向多哈道歉更是弱化了卡塔爾對哈馬斯的支持,成功將國際壓力從以色列引向了哈馬斯。
據報道,卡塔爾和埃及轉交這份計劃後,哈馬斯首席談判代表哈亞的第一反應是反對,並堅持只有在得到切實可行的終戰保證後才會釋放人質。埃及和卡塔爾表示,這是結束戰爭的最後機會,人質已成為哈馬斯的戰略負擔,使以色列得以名正言順地繼續打下去。土耳其也一起施壓哈馬斯,若不簽署協議,將停止提供政治和外交庇護,不再允許哈馬斯領導人居留。
關鍵是,以軍已控制加沙75%土地,且仍在向哈馬斯的最後據點推進,哈馬斯的抵抗能力被徹底摧毀。加之,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甚至伊朗自身的核計劃、導彈項目和防空系統均遭以美重創;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又被推翻,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進一步向以色列傾斜,哈馬斯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若將戰爭繼續打下去,將面臨滅頂之災。
第二,以色列的國際形象遭重創。10月10日,加沙地帶衞生部門發表聲明稱,過去24小時,以軍軍事行動共導致1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1人受傷,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已導致67211人死亡、169961人受傷;自今年3月18日以軍恢復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來,已造成13598人死亡,受傷人數為57849人。
過去兩年,在以軍的狂轟濫炸下,加沙92%住房受損、60%建築被毀、90%家庭無安全飲水、50萬人面臨饑荒、36家醫院僅14家部分運轉、190萬人流離失所。觸目驚心的是,在已核實的死亡人員裏,兒童佔比高達44%,婦女佔26%,且80%的死亡發生在住宅區。
加沙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嚴峻,全球反以浪潮風起雲湧。內塔尼亞胡和前國防部長加蘭特遭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歐美爆發大規模反戰示威、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西班牙甚至還通過法案對以色列實施全面武器禁運,禁止向以色列出口武器、彈藥及軍民兩用技術,並限制相關物資過境。
更為尷尬的是,內塔尼亞胡這次在聯大會發言時,多國代表離席抗議,西方國家越來越將以色列視為戰略負擔。特朗普的和平計劃,以色列作過大幅修改,基本得償所願,面對「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只能放棄驅離巴勒斯坦人、吞併加沙的念頭,在「兩國方案」上也不再一劍封殺。
第三,難題留到了第二階段。停火、釋放人質只是實現和平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挑戰是哈馬斯會否執行協議的全部條款,包括同意單方面解除武裝、甘心被排除在加沙未來治理結構之外、任由包括地道和武器生產設施在內的所有軍事基礎設施被摧毀,抑或只是權宜之計,仍會伺機重新集結、重新武裝。
按計劃,巴勒斯坦人和國際專家將組建一個由技術官僚掌權的非政治性巴勒斯坦委員會,在特朗普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即「貝理雅」)等人參與的「和平委員會」的監督下,負責加沙地帶的臨時過渡治理。近日,一名哈馬斯談判團隊側近人士透露,哈馬斯不會參與戰後加沙治理已「塵埃落定」。
然而,BBC日前報道,哈馬斯指揮官已通過電話和短訊動員7000名武裝人員重新控制以軍撤出的區域,「清除加沙地區的違法者及與以色列勾結者」,迄今已重新部署至多個社區,還任命了五名新軍事長官。
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10月10日,內塔尼亞胡發表講話稱,以軍將留在加沙並控制重要地區,「繼續向哈馬斯施壓,直至其解除武裝」,並強調「戰鬥還未結束」,以色列仍面臨重大挑戰,「將進一步擴大和平範圍」。
顯然,和平計劃並未明確以色列全面撤軍的最後期限,哈馬斯如何才能滿足以色列全面撤軍條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計劃同樣含糊其辭,缺乏如何實現目標的具體途徑。
今天有兩件大事舉世關注:一是哈馬斯將釋放以色列人質;二是埃及總統塞西和特朗普共同主持的「和平峰會」將在埃及紅海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討論結束加沙戰事議題。
毋庸諱言,對哈馬斯而言,自我終結作為軍事和政治實體的存在何其艱難;對以色列而言,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同樣敏感,「20點和平計劃」能否結束戰爭仍是一個未知數。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會主席麥克爾·弗曼擔心,「以色列和哈馬斯極有可能在計劃的第一點上取得進展,即停止戰鬥和交換人質和囚犯,但最終或只會看到(協議的)長期部分分崩離析,戰爭再次爆發。」看來,對加沙永久全面停火尚難過於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