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西湖大學施一公:心靈雞湯常相贈 金句惠贈年輕人

文/關品方

人道是杭州美,杭州最美是西湖。湖畔有西湖大學,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興辦、國家重點支持的研究型大學。2015年,施一公、陳十一、錢穎一等向國家提交《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其後國內專家聯誼會與杭州市政府簽署《籌建西湖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7月,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成立。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所成立。

2017年,浙江省政府批覆同意籌建西湖大學。翌年,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准成立後,雲谷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同年10月,西湖大學正式成立。2021年,雲谷校區正式啟用。2022年初,西湖大學首次面向浙江省開展「西湖大學創新班」小規模本科招生試點;7月,首屆本科生入學;10月,決定在富陽區建立光電研究院。2023年,校董會議決成立醫學院,致力醫學創新和臨床轉化。到去年底,西湖大學總共已組建了一百多個基礎和應用研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平台。今年的本科招生專業已有8個,面向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廣東和重慶等省市招收本科生。

中國又一所大學就這樣誕生。十年磨一劍,從2015年申請辦校、2018年獲批成立、2022年開始招生,到明年7月培養出首屆本科畢業生,這就是中國速度。

西湖大學作為民辦新型大學,以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為辦學定位,聚焦基礎前沿科研,致力尖端科技突破,注重學科交叉教學。

西湖大學課程設置分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大模塊,採用小班導師制培養模式。通識教育頭兩年必修,課程涵蓋理工基礎類(數理化、計算機、生命科學),人文社科藝術類(全球藝術史、寫作與溝通、全球化與中國發展、世界文明與文化遺產、科學文化導論),思想政治理論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基礎素質類(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專業教育後兩年選修,總共8個,不詳細介紹了。

以上課程的總設計師是校長施一公教授,西湖大學的靈魂人物。施一公是金句達人(quotable quotes talent),「心靈雞湯常相贈,金句普惠年輕人」。

施一公的教學理念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強調創新思維、社會責任與個性培養,致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人才和領袖,聚焦科研傳承與創新,堅持課題引導,導師親自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研究方向,避免學生盲目摸索。

施一公認為導師需要將科研方法、研學態度和倫理觀念傳遞給學生,而不單是關注成果的產出。他又鼓勵學生挑戰權威,提倡教與學以平等相待。他堅持教授要每周與學生開小組會,手把手指導實驗設計,目標是培養可以在國際頂級實驗室工作的青年科學家。

西湖大學着重個性化培養,強調知行合一和因材施教;以「一人一策」模式,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培養方案;本科生可自主選擇學術路徑,導師團隊可提供「多對一」指導,強調科研與實踐結合。學習的目標是體現社會責任與家國情懷,個人研究與國家需求相結合,學生不用強調成績排名和論文KPI(評估參數),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培養敢於擔當、有責任感的讀書人。

西湖大學平衡國際化與本土化,以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標準吸引人才,同時強調要植根於中國實際。

施一公學貫中西。他1967年出生(現年58歲),清華大學畢業後,1990年(23歲)赴美留學,先後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分子結構生物學。1995年收穫博士學位後,在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注細胞凋亡機制),1998至200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分子生物學,2003年成為終身教授(36歲),是該校最年輕的講座教授。他的科研成就包括解析了多項重要膜蛋白結構,發表多篇重頭論文,2007年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科研資助,成為國際生物物理學(biophysics)領域的領軍人物。

施一公2008年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職、放棄巨額科研經費,回國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當年外國媒體評價他的選擇是「逆勢而上」,《紐約時報》專題報道他的歸國決定,普林斯頓大學的同事認為他「完全瘋了,但這是中國的幸運。」

施一公回國後,將國際前沿的結構生物學創新技術引入中國,推動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科短期內即躋身世界一流的行列。施一公多次公開表示,他在外國「越留學越愛國」,認為回國參與祖國建設是「最自然的選擇」。

西湖大學的創建及短期內成為國家新型的「研究型大學」的標杆,簡直石破天驚。施一公一心一意一生專注學術、科研和教育,可謂「一公情懷探九垓,心燈照耀破雲開。意凝生物窺玄理,專向璇璣索妙才。注壑十年磨鐵硯,為山千仞築瓊台。學林擷玉終無悔,術業精微自往來。」

施一公認為應試教育雖有效率但創新不足,呼籲改革高校招考機制以鑒別拔尖人才。他的理念融合了嚴謹的科研訓練、個性教育和社會使命,旨在塑造既能領跑國際前沿又能服務國家的科學人才。他氣魄恢弘,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是筆者最為欽佩的當代教育家之一。

最後,筆者摘錄一些施一公的經典金句如下,作為本文的總結。

「創新思維需要激發,不要盲從,要成為自己」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

「科技發展靠什麼?除了經費,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知足常樂是創新的大敵」

「科研要有脾氣:執着與堅持的自信」(他的意思是:「脾氣」代表不服輸的韌性和對目標的鎖定)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獨立思考、尊重科學」

「成才不可稜角全無,個性是創新的土壤」

「中國教育,不可以為西方打工」

「中國10%的人有『脾氣』,則國家富強」

施一公的風格兼具科學家理性與士大夫溫情,堪稱當代中國科學界的思想家,具天籟之聲。謹以此文,與教授學者們共同探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西湖大學施一公:心靈雞湯常相贈 金句惠贈年輕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