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抗戰精神 共敘家國情懷——點新聞「抗戰精神之光」頒獎典禮今日舉行

【點新聞報道】香江秋韻濃,文脈續薪火。由點新聞主辦、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合辦的「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頒獎典禮於10月11日舉行。抗戰精神以文字為載體,走進學子心中。

一等獎作品誕生記:駢文為橋 連接歷史

來自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的林毓溥同學憑藉作品《國魂賦》斬獲此次徵文活動一等獎。林毓溥的作品以駢文為文體,令讀者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對於選擇以駢文創作的緣由,林毓溥向記者表示,他平日喜愛瀏覽短視頻。在視頻應用程式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古人寫的詩詞,從中了解到駢儷形式,以及駢文文體。

不過,在創作過程中,由於駢文文體對韻律與對仗的要求較高,這對於林毓溥來說是一大挑戰,而人工智能(AI)成為協助他創作的好幫手。「駢文需要字字相對。除了音樂性,文章的意境也要有一定深度,同時做好這兩點很難。我寫的內容裏,有些地方對仗不夠工整,就想到使用AI進行調整。」

林毓溥同學憑藉作品《國魂賦》斬獲此次徵文活動一等獎。(點新聞記者章宏攝)

「AI是協助改進的工具。林毓溥在使用AI調整完之後,並沒有直接提交作品,而會繼續完善作品。有些AI修改的地方不符合他的感覺,就自己再改,最終完成作品。」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校長李立中說,這種「自主創作—AI輔助—個人核查」的模式,既展現林毓溥的獨立思考能力,也體現了他對作品質量的高要求。

以文促思:優勝作品融合歷史與思考

李校長進一步表示,此次徵文比賽推動學生從「被動接收」轉向「主動思考」。「平時很多活動,比如看閱兵,就算學生很有感觸,本質上還是被動接收信息。但這次寫文章,他們必須進行深層思考,挖掘自己內心的想法,再思考怎麼組織語言表達出來。」

他還提到,林毓溥做到了真正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到文章中。他的作品以中國歷史的時間順序為脈絡,並按照自身對歷史的認知一步步寫下來,同時結合國家發展和抗戰勝利精神。

不止於寫作:徵文活動促學子深悟抗戰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空洞的,而是一種體驗式教育,最重要的是通過一些歷史事件去學習、感悟,或者在特定情境中去認知。這次徵文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結合歷史、結合感悟表達出來,就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項目。」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表示,此次徵文活動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質載體。

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點新聞記者章宏攝)

關校長提到,此次活動的價值遠超「徵文比賽」本身。「活動除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語文訓練,更是一個讓學生立體學習歷史的好機會,幫助他們深刻地理解民族精神,培養家國情懷。」

九龍真光中學副校長梁靜雲認為,徵文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總結學習成果、沉澱所思所感的寶貴空間。「寫作是思考與思想的果子,學生平時學了很多、看了很多,但在信息萬變的時代,未必有機會靜下來梳理。」她進一步表示,學生通過結合課堂所學、閱兵觀感等,將零散的認知與感受整合沉澱,轉化為文字作品。這樣的過程不僅能鍛煉寫作能力,更能推動學生深入思考。

202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此背景下,點新聞於9月初啟動「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文,面向香港各學校在校學生徵集作品,並擇優刊登及嘉獎。

(點新聞記者章宏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傳承抗戰精神 共敘家國情懷——點新聞「抗戰精神之光」頒獎典禮今日舉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