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綜合報道,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日宣布,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瑪麗亞·科里娜·馬查多,而不是多次公開表示渴望獲獎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白宮在社交媒體上批評諾貝爾委員會「將政治置於和平之上」。諷刺的是,美國長期扶植委內瑞拉反對派,圖謀推翻馬杜羅政府。今年1月,特朗普曾在社媒發文支持馬查多。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可能因沒能獲獎而報復挪威,採取加徵關稅等措施,甚至可能宣布挪威為「敵國」。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日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馬查多,以表彰她「為委內瑞拉人民爭取民主權利的不懈努力」。馬查多得知自己獲獎時表示難以置信。馬查多於2002年從政,她在2023年反對派總統初選中獲勝,但後來被禁止擔任公職,由烏魯蒂亞接替她參加2024年委內瑞拉大選,最終輸給現任總統馬杜羅。馬查多曾在今年1月馬杜羅就職前的抗議活動中露面並被逮捕,不久後獲釋。
本次和平獎備受外界關注,是因為特朗普多次提及自己「結束多場戰爭」應該得獎。和平獎獲獎者公布後,白宮通訊主任史蒂文·張在X平台發文稱:「諾貝爾委員會證明了他們將政治置於和平之上。」
諷刺的是,美國長期扶植委內瑞拉反對派對抗馬杜羅政府。今年1月,特朗普在社媒發文支持馬查多,並聲稱:「了不起的委內瑞拉裔美國人社區壓倒性地支持一個自由的委內瑞拉,也堅定地支持我。」美國網友10日翻出這則帖文,並調侃說:「特朗普為馬查多角逐和平獎造勢。」另一名網友表示,特朗普今天肯定不會再說這種話,因為他正在大規模驅逐委內瑞拉移民。
挪威擔心美國加徵關稅
記者問及特朗普落選的原因,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內斯沒有正面回答,但他說,委員會過去見識過各種造勢游說活動和媒體的強烈關注,但委員會評獎時所在的房間掛滿了得獎者的畫像,房間裏充滿了「勇氣和正直」,委員會根據「貢獻和諾貝爾的遺願」選出得獎人。
挪威社會主義左翼黨領袖兼外交政策發言人伯格斯特警告說,特朗普將美國推向極端方向,讓蒙面特工光天化日之下綁架民眾,並打壓法院等機構,挪威政府必須「為特朗普可能做出的任何事做好準備」。他表示,諾貝爾委員會是一個獨立機構,挪威政府並未參與和平獎評選過程,但「我不確定特朗普是否知道這一點」。
挪威專欄作家兼分析師斯坦赫勒預測,如果特朗普決定報復挪威,可能會採取加徵關稅、要求挪威支付更多北約軍費等措施,甚至可能宣布挪威為「敵國」。他表示:「特朗普是如此難以預測……我們很難向特朗普這種人解釋諾貝爾委員會完全獨立,因為他完全不尊重這種獨立性。」
特朗普不滿奧巴馬獲獎
諾貝爾委員會由5名成員組成,建立入圍名單,再交由常設顧問和外部專家組進行評估和背景審查。每年的1月31日是和平獎提名截止日,今年共有338項提名。今年7月以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柬埔寨首相洪瑪奈等人公開提名特朗普角逐和平獎,但他們的提名要等到明年才會被考慮。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9日宣布達成第一階段加沙停火協議後,特朗普再次向諾貝爾委員會施壓。他聲稱:「我已經成功制止了八場戰爭,這是前所未有的。他們(諾貝爾委員會)必須做他們該做的事。」他還將矛頭指向美國民主黨籍前總統奧巴馬,抱怨奧巴馬「什麼都沒做就得獎了」。2009年,奧巴馬上任不到9個月便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引發巨大爭議,就連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都認為這一決定非常草率。
半島電視台指出,特朗普聲稱自己結束「八場戰爭」的說法經不起推敲,包括巴以衝突在內,大多數「和平協議」並不完整,前景脆弱,另一些衝突則根本算不上是戰爭。
特朗普「促和平」功績嚴重注水
巴以衝突
•以色列與哈馬斯9日達成第一階段加沙停火協議,特朗普搶先宣布該消息爭功。然而,以色列持續襲擊加沙,靠的正是美國政府提供的軍事援助。此外,停火協議仍有許多細節尚不清晰,能否落實仍待觀察。
以伊衝突
•今年6月,以色列和伊朗爆發為期12天的衝突,特朗普下令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之後,以伊同意停火。然而,以伊並未達成持久的和平協議,伊核問題也未解決,停火隨時可能被打破。
印巴衝突
•今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為期4天的衝突。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後,特朗普聲稱這是自己的功勞,但印度方面否認。
泰柬衝突
•今年7月,兩國爆發邊境衝突,特朗普威脅若不停火就叫停貿易談判,促使雙方接受停火協議。然而,協議並未解決邊境糾紛,泰柬仍摩擦不斷。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
•今年8月,特朗普在白宮接待兩國領導人,簽署關於納卡地區的和平意向聲明。然而,兩國之間的憲法和邊界問題並未解決,衝突並未徹底結束。
剛果(金)和盧旺達
•今年6月,兩國外長在白宮簽署一項和平協議,但該協議並未真正結束衝突,只是一個脆弱的政治框架。
埃及和埃塞俄比亞
•兩國在特朗普首個任期曾因尼羅河水源問題爆發外交齟齬,埃塞當時更批特朗普煽動對立。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今年並未發生重大軍事衝突。
話你知|諾貝爾和平獎評選流程
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評選,該委員會共有5名成員。每年1月31日為提名截止日期,各國政府和議會成員、歷史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大學教授、歷屆和平獎得主等均有資格提名。2月起,委員會開始討論所有提名並建立入圍名單,再交由常設顧問和外部專家進行評估。委員會通常在8月至9月做出最終決定,10月10日公布獲獎者,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四位美國總統曾獲和平獎
西奧多·羅斯福(1906年)、伍德羅·威爾遜(1919年)和奧巴馬(2009年)三位時任美國總統曾獲諾貝爾和平獎,而卡特在2002年獲獎。
新聞解碼|特朗普內政外交 與和平背道而馳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多次表示自己理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甚至聲稱,如果自己未獲獎,那將是對美國的「極大侮辱」。但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在全球多地發起軍事行動、威脅吞併他國領土,同時在美國國內報復打壓政治對手,與「和平」背道而馳。奧斯陸和平研究所所長格雷格表示:「如果特朗普獲得今年的和平獎,我會感到很驚訝。」
特朗普聲稱自己結束了包括巴以衝突在內的「八場戰爭」,但他提到的「戰爭」要麼並未真正結束,要麼並非因美國介入而結束,甚至有一些根本不算戰爭。特朗普聲稱自己為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帶去和平,但不止一次說錯這兩個國家的名字,其中一次將亞美尼亞誤說成阿爾巴尼亞,表明他並不在意所謂「和平」,只是想為自己增添一筆「政績」。
特朗普今年不斷發起軍事行動,包括與以色列聯手轟炸伊朗、空襲也門、以「禁毒」為藉口在加勒比海地區襲擊委內瑞拉等國的船隻等。他還威脅要吞併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及加拿大。在美國國內,他向洛杉磯、首都華盛頓、芝加哥等民主黨主政城市派兵,並指使司法部起訴紐約州總檢察長詹姆斯等政敵。詹姆斯9日批評特朗普將司法系統武器化,「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政治報復」。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在加劇緊張局勢的同時尋求獲得和平獎,顯得尤為諷刺。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