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暫託服務。申訴專員陳積志今日(9日)公布行動結果,他指,是次主動調查行動揭示兩大問題。一,服務使用率差異極大,資源分配不均;二,部分服務單位不但欠缺積極,更涉嫌「揀客」、自設關卡、企圖阻撓照顧者申請服務,有負社會的重托,亦有違服務有需要人士的宗旨和精神。
陳積志引據社署數據指,長者暫託服務使用率只有50%至60%,殘疾人士暫託使用率只有10%至20%,個別單位、地區的服務使用率更低於10%,甚至是0%。且18區的使用率亦有明顯差異。公署建議簡化暫託服務的申請程序,包括檢視預先會面的必要性,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身體檢查等,並鼓勵暫託服務單位設立輪候名單,以便在有空缺時立即通知輪候名單上的申請人。
陳積志表示,公署透過隱蔽電話偵查發現,有服務單位要求申請人與職員預先會面,或派員家訪,「有職員在電話中不正面回答是否有空位,而是要求會面評估」。如照顧者遇上緊急情況要盡快使用服務,做法令人卻步,甚至感到氣餒。公署建議服務單位檢視預先會面的必要性,改以電話或視像方式進行評估,簡化申請程序。

另外,陳積志指,有單位要求申請人在社署體格檢驗報告書列明的身體檢查以外,事先自費進行檢查,為照顧者帶來不必要的關卡。公署質疑相關額外自費的檢查是否有必要,指會給申請者帶來不必要關卡及經濟壓力。
他續指,通過隱蔽電話偵查發現,部分單位對提供暫託服務的態度冷漠,令人震驚,包括無理拒絕暫託申請,只接受數月的暫託服務申請,而拒絕數日的申請,更不接受緊急服務申請;亦有職員態度冷淡,要求申請者自行向社工查詢便掛斷電話。陳積志批評,「在照顧者壓力爆煲時將人拒之門外,於心何忍?」
另外,公署發現逾43%的單位在電話查詢中表示沒有服務空缺,與「暫託服務或緊急住宿空置名額查詢系統」顯示的資訊不符,專線社工在進行服務配對時亦遇到同樣困難。調查亦顯示,在社署設立的網上查詢系統中,有20間單位未及時更新空缺資料,導致系統顯示與實際情況不符,甚至有單位搬遷一年仍未在系統更新地址;有9間單位則未明確回覆空缺情況,回覆指不接受數日服務、使用服務時間太急、未有足夠人手等。公署認為,現時「查詢系統」未能發揮應有作用,照顧者在巨大生活壓力下還需逐一致電單位查詢實際空缺情況,實感徬徨無助。
關於長者及殘疾人士行動不便,不論上落樓梯還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都會遇到極大困難,陳積志指,甚少服務單位提供院車服務接送暫託服務使用者,值得一提的是,專線現時會為有需要的來電者提供實報實銷的的士交通津貼,甚至會透過外展服務上門接送使用者前往服務單位。若將服務推廣,相信更多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將可受惠。
公署向社署提出共25項主要改善建議,陳積志指,25項建議社署已經盡數收到,並全部同意。他還舉例,指有護理中心在2021/22年度使用率為0%,但在社署關注改善後,在2023/24年度已經提升到50.5%。他強調「事在人為」,指暫託服務使用公帑,為市民提供服務是其責任。
(點新聞記者劉鴻霖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