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藝發局推藝遊路線「南本日常」 追憶南區多元社區故事

藝術發展局策劃南區藝術遊覽路線。(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報道】作為慶祝藝術發展局成立30周年活動之一,全新藝遊路線「城中藝遊:南本日常」今日(8日)於藝發局展藝館舉行傳媒預覽活動。此計劃以香港島南區為核心,透過在地藝術家的創作,引領公眾以藝術視角探索該區承載的歷史變遷與生活美學。藝遊路線匯聚了多位藝術家的創作,他們的作品分別從飲食文化、集體遊戲記憶及個人成長探索中汲取靈感,並將於南區多個地點展出,結合公共藝術裝置、工作坊及表演,邀請公眾親身參與。

玩具擺件幫助公眾融入南區日常生活。(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策展團隊介紹藝遊路線。(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策展團隊One Bite的代表Alan Cheung在預覽上闡述策展概念。香港島南區面積廣闊,東起石澳,西至薄扶林,南抵鴨脷洲,多年來見證了避風塘的興衰與香港產業的轉型。從昔日漁業、造船業的繁盛,到工業區發展及水上人陸續上岸定居,這些變遷都深深烙印在居民的生活點滴之中。「南本日常」計劃邀請了在南區居住、成長及工作的藝術創作者,以「漁」、「愉」、「隅」三個主題面向,透過不同藝術媒介,連結並呈現南區豐富的生活層次與年代故事,讓公眾重新發現這個多元社區的日常軌跡。

透過不同藝術媒介呈現南區故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深食」:沉浸式食藝表演與流動裝置 重現水上人文化

藝術團體「深食」以南區水上人文化為靈感,創作沉浸式食藝表演及流動裝置《七彩漁樂無窮》。「深食」代表分享道:「我們希望超越網上能找到的系統性資料,透過真實的水上人小故事、家族經歷,甚至是帶點神話色彩的傳說,來補完這段歷史。」

藝術團體「深食」介紹南區海味飲食。(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食藝體驗表演將舞蹈、食物與音樂融合,以失傳食材與飲食文化轉化為感官敘事,帶領觀眾如入夢境,穿梭昔日漁民日常。流動裝置《七彩漁樂無窮》則以色彩繽紛的海味吊飾,營造如夢似幻的漁舟裝置,每件海味乾貨均承載着水上人的記憶。作品將設置於香港仔避風塘連接鴨脷洲的航線及兩岸碼頭。此外,「深食」亦將舉辦「海味拓印工作坊」,讓參與者透過花膠、瀨尿蝦乾、魷魚乾等本地食材進行創作,從另一角度體驗社區文化。

梅詩華介紹南區玩具物件藝術品。(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梅詩華:《我們的愉快玩具「南」》 重拾街坊遊戲記憶

藝術家梅詩華透過與家人及南區街坊訪談,收集了1960至1970年代南區兒童的遊戲點滴,創作出一套「公仔紙」遊戲,並以售賣機及玩具車形式走進社區。「住喺南區嘅街坊覺得呢度係一個好開心嘅地方,佢哋嘅記憶充滿玩樂。」梅詩華分享道。她發現南區居民的玩樂與山、海、街道緊密相連。

藝發局推出南區日常生活物件展覽。(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作品收集了許多社區故事,例如鴨脷洲居民兒時會趁著名戲班演出時聚集玩耍;香港仔小朋友為了零用錢,會跳進避風塘,潛水撈取外國遊客從珍寶海鮮坊等船隻拋下的硬幣。遊戲中亦包含趣味知識,如「深水灣水深還是淺水灣水深?」(街坊經驗中,淺水灣實際更深)。「公仔紙」自動售賣機將設置於香港仔海濱公園,「扭卡機」則設置於香港仔歷史悠久的文具店「昭明書局」,而玩具車則會走進黃竹坑及華富邨,並設有以華富邨為藍本的「華富翁」遊戲版圖,重現該區井字型樓宇中溜冰、跨層捉迷藏等獨特遊戲記憶,以及黑雨時才會出現的「扶林飛瀑」奇景。

藝發局推出南區日常生活物件展覽。(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LeonLollipop:《Gloomie托腮貓的南區之旅》 跟隨貓咪探索社區角落

藝術家LeonLollipop自幼於南區長大,日常往返鴨脷洲與中西區的經歷讓他深深愛上南區風景。《Gloomie托腮貓的南區之旅》以南區真實景點為舞台,結合寵物繪畫與想像力,講述主角Gloomie尋找五位貓咪朋友的故事。場景橫跨鴨脷洲、香港仔避風塘、黃竹坑、淺水灣及赤柱。

LeonLollipop介紹「托腮貓」如何與南區藝遊路線融入。(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搭巴士返學係我成長同學習嘅回憶。」LeonLollipop解釋創作緣起。故事中,Gloomie收到母后任務,走訪南區五地尋找代表不同社區特色的朋友,包括香港仔避風塘的漁夫貓、黃竹坑商業區的女團表演貓、淺水灣結合天后廟元素的仙女貓等。作品以巨型毛絨貓玩偶裝置、手繪壁畫、電子屏幕及立體標牌等多元媒體呈現於沿途各點。公眾可索取地圖與貼紙,以「集郵」方式完成藝術遊歷。藝術家特別打造巨型毛絨貓玩偶,置於流動車上,歡迎大小朋友擁抱合影,感受陪伴的溫暖。

相關藝術導賞團將於10月18日至11月2日舉行,詳情可參閱「城中藝遊」

藝發局推出南區日常生活物件展覽。(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多圖)藝發局推藝遊路線「南本日常」 追憶南區多元社區故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