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立法會今日(8日)起一連三日展開新一份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首日討論主題為「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強化治理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多名議員亦積極建言,期望政策更細節更全面。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對施政報告予以高度肯定,讚措施「積極進取、務實可行」。他指出,施政報告為支持本地建造業,將額外撥出300億元加大工程項目開支;但若款項全部投入長遠發展的基建項目,中小型建築承建商難以從中受惠、社區亦難即時享受到政策紅利。他建議,額外撥出的工程開支可集中於各區中小型民生工程,此舉既能讓市民感受到政府關愛,又可提升幸福感。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紹雄指出,他在部門首長責任制的推出中,見到了政府「求進求變」的決心。他建議政府為公務員注入更顯著的「理財基因」,在推動工程時,主責部門應具備「業主意識」,負起合理訂定設計要求及項目預算,以及嚴格管控預算開支及進度的責任,在使用公帑時「像使用自己口袋裏的錢」。此外,他倡議成立由政府領導及統籌的中央採購平台,利用規模化量產效應降低採購成本。

新民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對新成立的「AI效能提升組」十分關注。她回憶,自己作為帳目委員會成員,在審閱審計報告時常發現不少部門存在審批效率低、紀錄不完整等行政及文書問題。她指出,傳統人手處理難免出現錯誤,期望「AI效能提升組」在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外,也應一併處理過去效率欠佳、資源未能妥善運用等問題。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強調,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內地專題實習計劃,正是透過跨地域的交流體驗,讓青年感受到內地發展機遇、加深對祖國認知的關鍵途徑之一。他期待相關計劃未來能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加實習名額,讓更多青年受益;並同時拓展至航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讓香港青年有機會在不同行業見證國家在產業升級等方面的成就。
(點新聞記者劉鴻霖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