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國慶中秋黃金周,今日(8日)是最後一天,入境處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截至昨晚九時,累計訪港內地旅客超過128萬人次,按年增長5.6%。酒店入住率逾九成,個別日子甚至爆滿,反映過夜旅客越來越多。
感受「落日飛車」的觀光巴士遊成為熱門新體驗,到海島享受大自然的深度遊持續受歡迎,同時有內地豪客花費近16萬元,購買金飾等奢侈品,享受香港免稅帶來的着數和優惠。有珠寶金行負責人表示,黃金周整體生意額上升兩至三成,情況理想。
大公報記者連續多日走訪多個旅遊景點,西貢海島遊生意大好,中上環的Citywalk打卡旅客絡繹不絕,昨日在尖沙咀一帶觀察,維港岸邊依舊人山人海,不少旅客拍照閒逛。記者訪問多名旅客,不少人已經來港多次,每次都希望有一些新體驗、打卡新景點。
深圳旅客陳小姐與同伴昨日錯峰出行,趁假期尾聲來港一日遊,休閒遊逛,先到堅尼地城海濱打卡,再逛中環半山扶手電梯,「亦會專程來品嘗日本料理、東南亞菜,感覺香港的外國餐廳很正宗。」
不少旅客趁今次黃金周假期較長,遍遊大灣區多個城市。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對比往年同期,今次較多「一程多站」旅客,會乘坐廣深港高鐵到廣州和深圳遊玩,再順道來香港,他們一般是過夜旅客。旅遊新玩法方面,今年不論個人遊或旅行團,均熱衷「落日飛車」,即乘坐觀光巴士,在約一個多小時車程,感受香港各區風光。
蘇州旅客豪花16萬
旅客注重深度遊,但不代表高消費旅客減少。蘇州旅客劉先生一家趁黃金周,先遊珠海、澳門,再來港遊玩,昨日結束行程回家,遊港三天期間,總消費達15萬至16萬元,除了酒店住宿費,又購買了黃金、奢侈品首飾等,原計劃購買勞力士、百達翡麗等貴價手錶,但因沒現貨而放棄,「我十幾年前來香港出差,現在作為旅客故地重遊,純休閒遊覽,感覺還是一樣熱鬧,大家都很熱情。」
國際金價升勢凌厲,國慶黃金周期間,記者在市面觀察,金飾店客人增加,多數是內地客,主要購買婚嫁飾品等。
九龍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監事長、周生生集團大中華區營運總經理劉克斌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金價在過去一年持續上升,年初不少市民或遊客均持觀望態度,近期見到升勢持續,決定入貨購買,適逢今年雙春兼閏月,加上臨近年尾,更多人購買金器用於嫁娶,「香港是免稅港,在香港買金較內地划算,而且旅客認為香港的金飾有保證,所以今個國慶黃金周的珠寶金行,生意持續向好。」人均消費方面,他稱內地顧客一般花費一萬多元,消費額跟去年相若。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尖沙咀等旅遊旺區,黃金周期間人頭湧湧,傳統上較受旅客歡迎的化妝品、奢侈品等,銷情較去年理想,有業界反映,生意額錄得雙位數增長。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楊振年認為,國慶黃金周和中秋節整體市道不錯,客流較集中在國慶及中秋節正日,其餘日子的客流則較分散,整體生意與去年同期相若,訂座率較一般周末及周日上升一至兩成。
零售業生意額雙位數增長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林偉文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因應訪港內地旅客較多是年輕人,現時不少位於旅遊區的藥房已經不只限於賣藥品,同時引入更多不同類型的貨品售賣,猶如一間小型超市,業界在旅客新模式下同樣不斷求變。
酒店入住率方面,情況同樣令人滿意。香港酒店業協會執行委員陳覺威回覆《大公報》查詢,國慶黃金周期間整體入住率逾九成,旅遊旺區的酒店甚至出現持續爆滿情況,房價按年上升百分之五至十,現時內地旅客普遍習慣,出行前一日或當日才租住酒店,業界已經因應市況,作出合適的調配。
最新體驗|潮玩開篷雙層巴 打卡城市夜景
在深度遊熱潮之下,旅客趨向發掘小眾景點及旅遊新體驗,包括乘坐開篷雙層觀光巴士,感受「落日飛車」巴士遊,在國慶中秋黃金周成為不少訪港旅客的必玩打卡項目之一。
海南旅客李小姐昨日趁黃金周來港遊玩,她向大公報記者說,此次以休閒遊為主,行程計劃在旺角、尖沙咀等地區「走到哪玩到哪」,但在隨性行程中,「落日飛車」是唯一的必去打卡體驗,「小紅書上很多人介紹落日飛車,看圖片覺得夜景非常驚艷!」
大公報記者在小紅書搜索,發現有大量分享「落日飛車」攻略的貼文,包括親身體驗的路線和上車點等等,有人形容是「香港性價比超高的體驗項目」,不少人稱喜歡在上層巴士上一邊吹風,一邊欣賞沿途香港街景,尤其日落時分上車,看着夜幕一點點降臨的獨特感受。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介紹,觀光巴士共分三條指定路線,帶旅客穿梭香港島和九龍多個著名景點及地標,欣賞香港迷人的夜色。每趟巴士夜遊旅程大概為60至75分鐘,但旅客須留意當日天氣狀況,若下雨可能影響體驗。
優化宣傳|旅客:旅遊資訊發放待加強
大公報記者綜合黃金周來港旅客感受,普遍對在香港的旅遊體驗感到滿意,但有部分旅客反映,接收旅遊資訊仍有不足,例如不知道可在香港旅遊發展局網頁查閱熱門旅遊景點的預計入場所需時間,認為宣傳不足。有旅遊業人士建議,當局設立旅遊App,統一發放資訊,同時呼籲為生態景點設人數限額,保護生態環境。
旅發局在國慶黃金周假期前,增設「國慶黃金周特別資訊」專頁,包括設立「熱門旅遊景點預計入場所需時間」頁面,提供天星小輪、香港摩天輪、昂坪360、萬宜水庫東壩等景點的人流情況及輪候所需時間。
景點入場時間專頁無人識
大公報記者在多個旅遊景點,向旅客查詢是否知悉有關專頁,普遍表示不知情,但認為專頁資訊有用,建議加強宣傳。大公報記者翻查旅發局在內地社交網站小紅書的宣傳帖文,發現有關資訊「隱藏」在其他帖文的細節,若不細心留意,可能難以察覺。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建議,當局設立旅遊App,統一發放資訊,達至更佳效果。
來自海南的李小姐昨日來港旅遊,希望有官方的旅遊App,方便查閱旅遊資訊。她說來港旅遊多次,常會選擇較多人介紹或「好評較多」的景點,大多是內地社交網推介,但她認為「資訊太零散,做攻略很麻煩,如果有一個官方網站或App,可以關聯自己當前位置推薦最佳交通路線,或者定製懶人路線等,就會方便很多。」
另外,黃金周期間,不少旅客到西貢橋咀島遊玩,雖然曾傳出部分旅客懷疑踐踏珊瑚,導致生態受破壞,但漁護署派員到場巡視及派發單張後,情況改善。西貢區議員張美雄建議,政府為生態景點設人數限額,例如劃定為一個生態保護區域,需要預約以至限制人流,減少海島景點因人數太多而超出負荷。
(來源:大公報 記者:王亞毛、肖泓宇、賴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