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隱身艦載機殲-35驚艷亮相,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陸基型號殲-35A則與殲-35共同組成了「空海孿生」的作戰體系。知名軍事專家張軍社近日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殲-35和殲-35A採用「一機多型」設計理念和技術,這對「孿生兄弟」可稱「海空雙雄」,兩機型設計和性能相似,作戰運用技術相近,彼此性能和作戰能力熟悉度高,協同作戰能力強,更便於海空軍聯合作戰,能極大提升海空聯合作戰能力和體系作戰能力。
張軍社對記者表示,採用「一機多型」設計理念和技術的殲-35和殲-35A,通過規模化研發生產,能降低飛機成本、提高可靠性,飛機維護也更便捷。雖為孿生兄弟,殲-35和殲-35A在設計和承擔任務上存在差異,各有不同。設計方面,殲-35是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採用摺疊機翼設計,尾部有攔阻鈎,機翼面積比殲-35A大。摺疊機翼是為了在航母狹小機庫裏節約空間,方便放置更多戰機;更大機翼面積能讓殲-35獲得更大升力,便於在航母上短距起飛;攔阻鈎則是為了實現在航母上短距離降落。殲-35A是空軍型戰鬥機,採用固定菱形機翼,取消了尾鈎設計,固定菱形機翼無需考慮航母機庫空間問題,取消尾鈎是因為它不需要在艦上起降,更小的機翼面積能減少自身重量。
張軍社指出,兩款機型主要承擔的作戰任務也有不同,殲-35重點承擔航母編隊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任務,同時能兼顧對面打擊任務,是中國海軍實現由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變的標誌性裝備。殲-35A主要適配空軍作戰場景,執行空軍相關空中作戰任務。
張軍社介紹,與國外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相比,殲-35隱身性能更好、航速更快、航程更遠,作戰能力更強。張軍社指出,隱身技術是第五代戰鬥機核心指標之一,直接決定戰鬥機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殲-35在隱身設計和隱身材料、工藝方面更先進,雷達探測時反射面積更小;且具備更靈活的機動性,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能讓它在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時,更快到達目標區域、完成任務並迅速撤離。
提及殲-35與殲-35A共同組成「空海孿生」作戰體系,張軍社表示,殲-35與殲-35A可稱「海空雙雄」,兩款機型都具備較強隱身性能、飛行速度快、航程遠、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大等特點。兩機系依據「一機多型、空海孿生」理念成體系設計,性能相似,作戰運用技術也相近,彼此性能和運用熟悉度高,協同作戰能力強,更便於海空軍聯合作戰,能極大提升海空聯合作戰能力和體系作戰能力。未來戰爭都將突出聯合作戰,航母編隊既要和海軍兵力協同作戰,還要與火箭軍導彈部隊、空軍戰鬥機部隊等聯合作戰,二者能更好適配這種聯合作戰需求。
(點新聞記者馬靜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