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一年一度的大坑中秋舞火龍活動將於今(5日)晚正式拉開帷幕,大坑火龍總指揮張國豪接受點新聞採訪,分享這項傳統活動背後的堅守與傳承。他表示,希望舞火龍能走向更大的國際舞台,成為香港吸引遊客的標誌盛事之一。

大坑火龍總指揮張國豪是土生土長的「大坑仔」,參與這項活動義工已逾25年,今年是他擔任總指揮的第4年。張國豪表示,對他而言,舞火龍是「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新成員超五成 樂見年輕人接棒
據張國豪介紹,一場完整的舞火龍活動整體籌備需半年左右,從零開始紮作長達60多米的龍身則要兩至三個月,每年中秋前僅安排兩次集中訓練,通過「以舊帶新」的模式傳授技巧。新成員會先從相對簡單的舞龍身學起,經過磨練後,再根據體能與靈活性,逐步晉升至舞龍頭、龍尾或龍珠的核心位置。而舞龍過程持續2個小時左右,則需要舞龍成員有較佳的體力。
今年團隊新成員佔比高達五成,帶隊壓力比以往稍大,但張國豪認為辛苦但開心,因為這表示年輕人願意來接棒,亦證明了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團隊成員年齡層覆蓋廣泛,較年輕的成員約21歲,張國豪表示,希望通過不同年齡層參與,讓舞火龍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為吸引年輕人接棒,團隊早在二十多年前開始從教育入手,他們走進學校辦講座、開工作坊,近年課本中亦納入大坑舞火龍內容。2019年,團隊還專門成立少年團,採用LED香替代真實點火香,既保障安全,又讓青少年提前參與活動流程。

外籍人士參與打破國界 舞火龍邁向國際
大坑火龍團隊的成員來自全港各地,更有外籍人士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而參與其中。張國豪指,希望有更多外籍人士參與並將舞火龍口口相傳,以此擴大傳播。他續指,希望舞火龍不僅是區內的團聚,更希望其成為香港的文化符號,代表香港走向國際,既憑藉團隊合作體現「大坑精神」,亦能吸引外地遊客來港,為香港經濟與旅遊業助力。
張國豪對政府的支持亦表示認可,同時提出更長遠的期待,希望舞火龍不只是表演三日,而是變成一個周期活動,融入嘉年華等元素,就像日本煙花大會那樣,成為吸引旅客停留香港的標誌性項目之一。
對於今晚的活動,張國豪與團隊已準備就緒,狀態滿滿,充滿信心。這場彌漫着煙火氣與火光的傳統盛會將如期與市民和遊客相見,相關的慶祝裝飾及封路安排亦已準備就緒。



(點新聞記者陳子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