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中秋賞月時。據預測,今年中秋將有一輪「超級大滿月」出現,並且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其個頭可以在本年度所有滿月中排至第三。恰逢中秋國慶雙節相逢,內地迎來8天假期,廣東各地推出繽紛文旅活動,為這個中秋的賞月遊增添更多玩法。
長假期間,遊客可以在廣州的絢爛燈會中遊園賞月,欣賞緊扣全運主題的花燈;可以去潮汕地區看一場熱鬧的英歌舞巡遊,體驗盛大的非遺「燒塔」民俗,也可以在惠州或韶關來一場公路自駕、「夜遊摘星」的自然觀光之旅,度過美好時光。與此同時,廣東各地也紛紛推出消費券等假期福利,促進假期文旅消費。
滿月當空,花燈璀璨。在最盛行燃燈之俗的廣東,各地街市公園都張羅了特色中秋夜賞燈活動,拉滿節日氛圍。廣州文化公園中秋燈會開放首日就迎來如潮觀眾。
本屆中秋燈會緊扣「喜迎十五運」主題,展出27組大中型燈組和近2000盞氣氛燈。其中,核心燈組《乘風破浪海天闊》通過綵燈紮作工藝與現代燈光技術,呈現運動節奏與光影律動的視覺盛宴。燈組為正門門樓造型,可愛的「十五運」萌寵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與多項動態運動項目巧妙融合,吸引了眾多的市民遊客前來合照打卡。這也是廣州首個以綵燈形式呈現的全運會吉祥物。
在佛山,嶺南新天地引入文化IP「新焺遊園」,匯聚海內外及大灣區藝術家的光影作品,四處點綴着造型精美、色彩繽紛的非遺魚燈,搭配舞獅巡遊、佛山武術等傳統文化展演,為市民遊客提供一場感官豐富的中秋夜遊體驗。此外,河源啟動第二屆魚燈夜遊,融合客家文化與光影藝術的水陸空三維魚燈巡演成亮點;珠海舉辦中華綵燈嘉年華,把火爆網絡的國家級非遺自貢綵燈搬進灣區園林。
汕頭中秋晚會 上演「燒塔祈福」儀式
嶺南地區匯聚了廣府、客家、潮汕、少數民族等多元文化,中秋賞月亦各有習俗。汕頭將在中秋夜舉辦潮俗燒塔賞月晚會,上演盛大的非遺潮俗燒塔儀式,搭配火壺、火舞火技表演,以及花火秀、英歌舞等特色演出,讓人沉浸式感受潮汕「燒塔祈福」的民俗魅力;梅州多個景區推出非遺展演,席獅舞、杯花舞、打鐵花、燒火龍、畲族特技等輪番上演;瑤族之鄉清遠連南連續開展瑤山篝火晚會,遊客可與瑤民一起高歌起舞,傳遞美好祝福。
在山與海之間欣賞月光,也不失為一場純粹自然的賞月之旅。韶關丹霞山今年開啟「追日·摘星·幻夜之旅」,推出大學生「夜貓計劃」、日出音樂會等系列活動,讓人們可以從日出到月升欣賞不同的丹霞山景;惠州打造的環南昆山─羅浮山218公里最美旅遊公路,串聯9鎮200多個景點,山、水、古村各有韻味,下山後可前往巽寮灣、雙月灣、大亞灣等地,趕海踩沙賞海上明月,是灣區遊客自駕觀光的好去處。
推出文旅福利 發放惠民補貼
同時,為促進小長假文旅消費,廣東各地紛紛推出消費券、門票優惠、文博場館延時開放、文創產品折扣等假期文旅福利,例如廣東省文旅廳推出2025年廣東「金秋文旅消費季」惠民補貼活動,發放廣泛涵蓋省內外度假線路、省內門票住宿、文旅產品設備等消費券;廣州市天河區發放總額500萬元人民幣的文旅體惠民消費券;廣州、佛山、汕頭、韶關、河源、陽江等全省多地景區推出門票優惠。
方便快捷|「跨境遊」熱潮持續 港車北上再迎高峰

國慶中秋長假「跨境遊」熱潮持續。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3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1日至2日,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已超18.5萬人次、車輛已超4.2萬輛次,同比分別增長6%和19%;其中港澳單牌車成為通關主力,出入境數量超過2.7萬輛次,佔比超6成。該邊檢站提醒,10月4日至5日是港澳地區公休假期,預計從10月3日晚起將有大批港澳居民自駕「北上」,4日、5日或迎來出行最高峰。
目前,珠三角城市依然是「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的熱門地,港澳車輛也逐步向粵北、粵西、粵東等地區擴展。據粵北清遠古龍峽景區統計數據,10月1日單日接待遊客量同比增長20%,其中粵港澳大灣區自駕遊客佔比超75%,成為假期出遊主力軍;擁有12項世界紀錄認證的雲天玻霸、全新項目「飛躍彩虹」等備受遊客青睞。
數據顯示,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車流「周末熱」「節假日熱」特徵顯著,周末及節假日期間進出境車輛日均通關量增長至2萬輛次。今年內地長假疊加港澳10月4日至5日周末公休假期,加上6日中秋節,預計港澳居民從3日晚起掀起新一輪自駕「北上」旅遊的熱潮。「『港車北上』為我們帶來『衣食住行遊』的全新體驗,可以一路開車到城市或景區遊玩,返程時總是收穫滿滿。」港青劉佳慧告訴記者。
話你知|中秋「追月」小貼士
據廣州市五羊天象館,今年中秋節陽曆日期出現在10月6日,這是21世紀最遲的中秋節。月亮最圓時將出現在10月7日(農曆八月十六)11時48分,月亮距離最近,則發生在10月8日21時,最佳的追月之夜應是在7日,月亮將更圓更大更亮,是全年滿月視直徑長度名列第三的「超級月亮」。
不過,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第21號颱風「麥德姆」正靠近中國華南沿海,預計5日登陸,並可能給廣東省珠江口以西的沿海市縣帶來雨水,6-8日全省大部分多雲,部分地區受天氣影響或許未必能親眼目睹「超級月亮」,但仍可以在各地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中彌補遺憾、歡度中秋。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