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旅遊業蛻變 百貨應百客

文/陳術

每年的國慶黃金周,也是內地旅客來港旅遊的高峰期,根據特區政府數字,截至昨日(2日)晚上9時,首兩日黃金周就有超過43萬的內地旅客人次訪港,其中單計首日,已較去年同期上升了5%。今年一個特別情況,也是旅客既有「血拚者」,又有追求深度、特色遊的旅客,市面一片向好。在內地旅客的多樣化、多要求的情況下,香港提供予旅客的體驗,似乎亦在特區政府帶領下開始蛻變,百貨應百客,無處不旅遊。

香港影視作品一直深受亞洲甚至世界影迷的追捧,一些拍攝場景也成為打卡點,其中舊油蔴地警署,在今年黃金周就繼續成為內地旅客的觀光點,在警署之側,更出現了排隊購買警隊相關紀念品的人龍;另外,「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一樣成為旅客到訪的熱點,一套港產片,就牽起一陣熱潮,實在不得不佩服香港影視作品的魅力。

今年內地旅客到訪的地方,可說是「無處不旅遊」的一大體現,要購物的,尖沙咀等傳統旅遊區、名店街,不少地方出現排隊人龍,彷如回到當年旅客爭相來港購買名牌物品的高峰;喜歡香港山水的旅客,則到香港的「四山」(太平山、鳳凰山、大帽山、西貢海4條行山路線)旅遊,西貢的萬宜水庫東壩,更因大批旅客到訪已變得交通繁忙。

之前,筆者曾撰文指出,由於旅客較多,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把旅客分流到全港不同地區,從新聞報道看到,今年就有不少旅客到沙田、北角等民生地區,有旅客受訪時更明言早已「逛熟尖沙咀」,所以「轉場」到沙田掃貨,花了大約6萬元;另外,亦有旅客到北角拍攝海景,希望日後來港深度遊。

香港旅議會總幹事楊淑芬受訪時就估計,國慶黃金周假期的訪港旅客當中,逾半數是過夜旅客,由於國慶長假期與中秋節香港舉行不少活動,相信訪客數字樂觀,很多內地旅客都玩得很開心,凸顯香港煙花跟其他內地地方放煙花很不一樣,震撼感大很多。其他活動方面,不少內地旅客也喜歡中秋節大坑舞火龍的非遺項目,活動一連三天舉行,所以建議整個8天的黃金周其實就可以分開了兩段,變成兩個小黃金周。

事實上,隨着內地經濟、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絕大部分知名品牌都有落戶內地不同城市,其實內地旅客於所在城市能買到不同的奢侈品,沒有一定要來香港「掃名牌」的必要性,香港要順應市場轉變,就必須走更為全面的服務路線,就影視產品推出不同的旅遊點、展覽是一個方向,推出更多中西文化薈萃的活動也是方向;其他吸引旅客的方向,筆者認為「山系遊」、「舊城探索遊」甚至香港抗戰歷史及展覽等,都可以是吸引旅客的方向,最為理想的情況,就是港九新界區區有特色,無處不旅遊。

近期看香港的各項數據,除了股市、資金流入等正面訊息外,香港零售數字近期亦報喜,今年8月份零售業總銷貨臨時估值為303億元,按年升3.8%,升幅較7月份的1.8%大,且已連升4個月。雖然,今年首8個月合計的總銷貨臨時估值還是按年下跌,但近月的消費市場有回暖跡象,對零售業以至香港經濟絕對是好事。筆者近期看國際消息,無論是美國、英國、日本等地方,都出現人們消費習慣改變而影響零售及餐飲情況,現代都市人消遣選擇多,而且可以直接在網上消費,香港以識變應變求變的方式吸引更多旅客,當嶄新的旅客服務更加成熟,相信本地零售、餐飲以至酒店業等業界會更加受惠,繼而惠及實體經濟以及市民生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旅遊業蛻變 百貨應百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