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K字簽證敞開大門吸人才 專家:與美封鎖姿態成鮮明對比

K字簽證是我國為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簽發的入境許可類別。(新華社資料圖)

【點新聞報道】《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8月發布,規定在普通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發給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該決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反觀大洋彼岸,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將H-1B簽證費用大幅提高,將企業為H-1B簽證申請人支付的費用從數千美元提高至10萬美元。中國社科院教授、國際問題專家賀文萍對點新聞表示,中國在敞開大門吸引人才,美國卻在抬高門檻,把人才往外推。

H-1B簽證是美國的一種臨時工作簽證,屬於非移民簽證,有效期通常為3年,可延長至6年。該簽證允許美國公司僱傭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以填補國內難以找到合適人才的職位空缺,主要被美國科技企業用於吸引高學歷外籍人才。中國發布的K字簽證是簽發給從境內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領域專業畢業並獲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學士學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機構從事相關專業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相較於現有的12類普通簽證,K字簽證將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方面為持證人提供更多便利。

賀文萍表示,中國推行K字簽證,是用開放姿態吸引全球智力資源,再看美國的H-1B簽證費,直接暴漲翻了216倍,那些沒那麼多資金儲備的中小型科技公司恐怕只能放棄招聘外籍人才。「美國科技圈是靠什麼撐起來的?就是技術人才,而且外籍人才佔比不少。」她說,特朗普現在主動把這條路堵上,等於自斷科技領域的人才輸血通道,而中國的K字簽證正在不斷釋放利好消息。她提到,此前公安部在8月15日解讀政策時,提到幾個關鍵信息:第一,不用國內僱主提前擔保,可以5年內多次往返;第二,入境後科研創業、學術交流都能做,這兩點直接緩解了外籍科技人才的顧慮。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K字簽證政策不是孤零零的「空頭支票」,目前已有個別地區出了配套措施。賀文萍指出,現在中美相關政策的差異背後是人才流向的逆轉,以前提起科技人才的去向,答案多是美國,但現在不同了,在美華裔科學家已經開始陸續回到中國,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6.2%。

賀文萍提到,中國正變成「人才凈流入國」,而K字簽證就是給這一轉變踩下的「加速鍵」。對於全球青年科技人才,中國的K字簽證給的不只是入場券,更是全套保障,是「便利簽證+資金支持+發展空間」。該政策的調整說明,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角色已經從「追趕者」朝着「引領者」走去,也意味着全球科技格局即將出現新變化,若美國繼續抱着霸權思維,走封鎖的老路,遲早會發現,當最寶貴的人才流走,科技的根基也就鬆了。而中國正用超強行動力搭建新舞台,此舞台能讓人才實現價值,也能給世界的科技發展注入新活力。

(點新聞記者朱燁北京報道)

相關閱讀:

中國K字簽證10·1生效 外交部透露新信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家解讀|中國K字簽證敞開大門吸人才 專家:與美封鎖姿態成鮮明對比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