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美國聯邦政府停擺 黨爭之下貧苦大眾受害

文/陳術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國慶日,這日也是美國聯邦政府部門開始停擺之日,為2019年以來首次,因為美國國會錯過了政府就臨時撥款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所以在特朗普政府(共和黨)與民主黨爭持不下的情況下,聯邦政府又會陷入停頓。特朗普威脅,會在政府停擺期間解僱數以十萬計的公務員,有分析指今次停擺除了經濟損失大,短時間內亦難以恢復。一個民主國家,政黨相鬥之時,原來可以完全不顧公務員以至貧苦大眾的福祉,看今日美國,原來已經爛得「無可再爛」。

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周二表決臨時撥款法案,可是,在只有3名民主黨籍參議員轉軚的情況下,法案獲55票贊成、45票反對,未達60票的通過門檻。由於聯邦政府要停擺,所以白宮預算辦公室已頒令各政府機構,執行應對資金短缺臨時計劃,政府僅履行基本職責,大量非應急必要部門停止運作,多達75萬名聯邦政府公務員需被迫放無薪假。特朗普則威脅稱「停擺有好處」,指政府可以去掉很多不想要的東西,表示「這些東西都是民主黨的」。

在關於美國聯邦政府停擺的分析當中,有傳媒指爭議核心是用於資助各機構營運的大約1.7萬億美元,而在臨時撥款法案中,多數民主黨人仍然堅持要在臨時撥款法案內,加入《平價醫療法案》延長醫保福利條款,但遭共和黨人拒絕。筆者留意到,有分析指出早前右翼評論員柯克遇刺身亡後,美國政治氣氛陷入異常激烈的兩極化狀態,兩黨極端勢力都在冒起,這或令黨內高層顧及選民群體情緒,更難作出退讓以尋求達成共識。即是說,當兩黨各走極端,之後要達成協議就更困難。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外界看下去,可能就是政府無錢用,公務員無糧出,部分服務停止,但其實停擺的負面效應遠大於此,例如旅遊業,當多地的博物館、國家公園和紀念碑等旅遊景點關閉或縮短開放時間,業界就會受到衝擊;另外,很多領取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的民眾,生活費調整安排或被打亂,領取食物券的基層,領取住房補貼的市民等,都會受到影響。現時,美國經濟本身已經不算良好,再加上聯邦政府停擺,消費、就業市場等肯定會雪上加霜。

筆者認為,今次停擺除了每星期幾百億元港元的經濟損失,美國面對的可能是更長期的停擺與內耗,過往聯邦政府停擺,兩黨到最後還是會坐下來、傾掂數,但今次,在政策上例如關於醫療保障法案,近乎難以達成共識;在政治上,基本上兩黨已經各走極端,而且即使不達成撥款共識,對兩黨議員而言,也未必會動搖其支持者對他們的支持。共和黨指責民主黨,民主黨又指責共和黨不顧民生,聯邦政府停擺的鬧劇,肯定還要持續一段日子。

美國的兩黨政治,最理想狀態是互相制衡,鬥而不破,不過今日的美國兩黨,很明顯是在玩魚死網破的遊戲,無論是幾十萬公務員的生計,領取援助的貧苦大眾,他們的福祉都遠遠不如政客的私利。當一個國家不是以人民為先,而是政治鬥爭先行,這樣,即使他們有一人一票的制度,這種民主,筆者認為最多或許只能夠選出一個lesser evil。當在不同報道中,看到有分析指兩黨議員不讓步可能會更穩固地留住支持者,還可看到一個事實,就是在美國,上至政府,中至議員,下至市民,都出現了兩黨鬥爭先於一切的意識形態,筆者認為,這絕對是美國民主的嚴重病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美國聯邦政府停擺 黨爭之下貧苦大眾受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