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油街如何面向未來實現

文/王妮娜

國慶長假是內地遊客來港的黃金周。香港近年來加強文旅特色建設,有不少清新街區崛起,成為內地青年遊客熱衷探訪的熱點。北角油街就是其中之一。

油街成為香港的文旅明星,得益於康文署別出心裁的精緻策劃。這裏曾是1908年落成的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歷經填海變遷、功能更迭,最終以「油街實現」之名重生。根據官方網站介紹,油街實現與其地址油街12號諧音,喻意此地作為一個起步點,通過不同的體驗,將藝術融入大眾生活。它的英文名稱( Oi!),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2022年完成空間擴展後,這個藝術空間迎來了重新思考其使命的契機:它究竟如何「實現」?更重要的是,伴隨香港社會經濟的發展,作為藝術呈現的形式,油街又將朝向怎樣的未來「實現」?

油街實現的旗艦建築物本身便是一部濃縮的城市史——從臨海會所到政府倉庫,再到藝術空間,它的轉型映射着香港社會的變遷。紅磚牆內,裝置藝術與數碼光影取代了昔日的社交談笑,形成一種新舊共生的文化場域。在此基礎上,油街實現構建了多元的藝術實踐框架。油街焦點、油街日常、油街在地、油街着綠四大核心項目,將藝術從高牆之內延展至街頭巷尾。2022年新空間啟用的賞森·悅木裝置與韓國團隊的新域混影數碼展,展現了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探索。

油街實現的藝術形式多元,展覽多集中於當代視覺藝術。近期的展覽有來自香港的愛,為訪客提供舊式香港家居風格的房間參觀,並且可以坐下來觀看肥皂劇。之所以說觀看而非觀賞是因為現實現日,內容豐富的視頻創作讓觀眾目不暇接,藝術家在油街實現呈獻的肥皂劇,據介紹初衷是為其對通俗電視電影的探索提供展示平台,然而所謂誇張情節及幽默手法創作的短劇作品,實在讓人難以用觀賞形容。至於「像極了花園」,參觀者寥寥,佔據諾大空間的展品,期望以一系列結合藝術與科技的互動裝置,讓觀眾踏上療癒與想像的旅程。遺憾的是,觀感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未來康文署在推廣文化藝術方面可以強化香港內聯外通的角色,引入內地藝術家呈現中國豐富多採的文化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油街實現可建立更制度化的交流機制,設立藝術家駐留計劃,邀請內地與海外藝術家深入北角社區創作;也可與中小型藝術機構形成網絡,開展聯合策展,打造更具創新性的藝術生態。

紅磚牆內,油街實現的真正實現,在於能否成為一個讓不同文化深度對話、讓傳統與當代相映成趣、讓藝術真正介入社會思考的空間。這或許才是這座百年建築最值得期待的未來。

相關閱讀:

油街實現明起推3新展 黃金之境/像極了花園/來自香港的愛

抄作業!北角一日遊全攻略(低價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油街如何面向未來實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