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測風衛星科大創賽奪冠 AI算法助極端天氣預警革新

【點新聞報道】「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香港區決賽今日(9月30日)舉行。回顧賽事歷屆獲獎者,其中包括大疆創始人汪滔。其從科大畢業後成立公司,其公司iFlight Technology於2011年參加首屆科大百萬美元創業競賽,憑藉直升機自動駕駛系統項目獲第四名。

在此次香港區決賽中,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憑藉其研發的項目榮獲最高榮譽白金獎。項目「飛廉星座計劃」擁有自家專利數據集,推動高解析度天氣與氣候智能的發展。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共吸引來自全球的348支隊伍參賽。(點新聞記者章芸菲攝)

Stellerus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緒偉凡介紹,該項目核心為高光譜衛星,技術特點是通過衛星監測大氣中示蹤物(類似「水中墨水」,可追蹤運動軌跡)的運動,具體觀測大氣中水蒸氣分布。藉助「雙星同軌」的特色設計,衛星能追蹤水蒸氣流動,進而反算出高精度三維風場。

緒偉凡進一步指出,與香港科技大學已有的光學衛星、溫室氣體探測衛星不同,該衛星專注於「測風」,儀器構造與監測對象均有區別,團隊認為這是技術上的重要突破。

談及研發靈感,緒偉凡表示源於行業趨勢。團隊觀察到「馬斯剋星鏈」採用「輕小型衛星+快速組網」模式,大幅提升服務範圍、頻率與質量,且行業正朝着低成本、輕量化、快速組網方向發展。雖學校現有衛星已能實現諸多功能,但團隊希望擴大服務範圍,因此啟動該項目。

AI算法亦在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緒偉凡指出,AI可高效處理海量衛星數據,快速輸出分析結果,為天文台等機構提供實時支持。

緒偉凡團隊開發的飛廉星座計劃擁有自家專利數據集,推動高解析度天氣與氣候智能的發展。(點新聞記者章芸菲攝)

被問及預計項目落地帶來的影響,緒偉凡表示,對政府而言,衛星數據可提升極端天氣預警精度,如判斷風球級別,平衡市民安全與經濟活動。對保險業,則能提供災害預警與產品定價支持。團隊通過展示「雨滴溯源」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香港玻璃窗上的雨滴,可能源自南極,經風驅動,途經索馬里、阿拉伯、印度、東南亞,最終抵達香港。其通過展示全球風場圖片及實時路徑動向,凸顯衛星觀測與預測全球風場的必要性。

信和集團可持續發展及創新副總經理郭鎧怡表示,今年評委團由多領域專家組成,他們對極端天氣的科技項目印象深刻。這類精準測試極端天氣影響、貼近大眾需求的創科成果,被視為「多贏」項目。她還提到,ESG範疇不僅限於環保,近年比賽中也湧現出健康領域的優秀作品。

談及本次賽事選手們的表現,科大創業中心總監凌恒然指出,科大學生團隊的優勢在於項目技術基礎扎實,技術深度足夠,屬於深度科技領域。不過,因技術過於專業,部分團隊不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信息,導致項目內容不易被理解,而優質的項目展示本應讓所有人都能清晰領會。

此外,部分選手僅擁有項目概念,深入追問後會發現其技術基礎不夠扎實。她強調,香港科技大學本身注重科學技術,對參賽項目的技術實力有較高要求。

本屆賽事由科大與信和集團聯合主辦。賽事今年進入第十五周年,共吸引來自全球的348支隊伍參賽。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ESG|測風衛星科大創賽奪冠 AI算法助極端天氣預警革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