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之光|《抗戰精神之光》——丁銊浠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早前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九龍真光中學中五丁銊浠的佳作《抗戰精神之光》,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抗戰精神之光》

九龍真光中學 中五 丁銊浠

適逢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我站在禮堂的屏幕前,凝視着北京天安門展示的先進軍備,耳畔禮炮隆隆作響。此刻,我彷彿置身於歷史的洪流之中,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的箴言在腦海中迴盪:「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回望從抗戰至今的歲月,我深切明白,現代社會的進步往往伴隨着傷痛與代價。任何時代都是複雜的,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總是如影隨形。

首次接觸到抗戰歷史,是在歷史課本當中。鉛印的字體排列整齊:二十二次大會戰、二百多次的重要戰役、三百八十萬軍隊傷亡、一千八百萬死傷……這些冰冷墨跡凝結成的數字背後,是無數個有血有肉的士兵百姓換來的和平。這無疑是最壞的年代,是中華民族最黑暗的歲月——山河破碎,國土淪喪,同胞殞命。我彷彿聽到了南京城三十萬亡魂的悲鳴,看到了重慶轟炸中燃燒的街巷,感受到了中原大地上累累彈坑傳來的刺痛。這一切,無不在訴說着時代的殘酷,這無疑是一個「最壞的年代」。

然而,就在這看似一無所有、黑暗的時刻,最為堅韌、團結的精神之花卻悄然綻放。除了書本上的記載,歷史老師還給我們分享抗戰英雄趙一曼在臨刑前寫給兒子的家書:「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國家存亡之際,千千萬萬如趙一曼一般的普通人奔赴戰場,他們或許不曾於青史上留名,卻以最為堅韌的精神、決絕的姿態,屹立在槍林彈雨之中,將生命熔鑄成照亮他人的微光。

如今,科技讓這段歷史煥發新的生命,我和同儕們能夠參加「與AI抗日戰士對話」計劃。藉助人工智能技術,老兵們的身影在屏幕上清晰呈現,一串串代碼、數據讓一個個有溫度、有故事的人物鮮活起來,令人潸然淚下。科技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遙遠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觸、可對話的鮮活記憶。當我問到為何參軍入伍,每位老兵都堅定地回答:「為了家人、為了國家。」這鏗鏘有力的八字,道盡了一個時代的選擇。空前的災難激發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全民抗戰精神與決心,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救亡圖存的共同信仰。這無疑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覺醒、凝聚和升華的年代。

禮炮聲再次響起,我的思緒返回禮堂,看着一輛又一輛的戰機坦克,確確實實地認知到我們站在新時代的坐標點上,通過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我們得以更真切地觸摸歷史的脈動;我們正站在由無數「最壞年代」裏的犧牲所換來的「最好年代」的起點上,我們更當銘記:和平來之不易,當倍加珍惜。歷史提醒我們,時代的「好」與「壞」從來並存,命運始終取決於我們的選擇與行動,取決於我們如何延續這份自強不息的精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戰精神之光|《抗戰精神之光》——丁銊浠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