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方國珊
日前發生的七旬長者於家中倒斃事件,令本港對獨居老人處境的關注再次提升。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兼且在公屋設有單身長者單位的現實下,筆者認為,加強推廣安裝樂齡科技裝置,及推動平安鈡服務恒常化,可謂刻不容緩。與此同時,應加快建立高風險居民的動態資料庫,以在緊急狀況發生時,第一時間提供救援與支持。
在日常接觸中,筆者注意到中產小康社區有不少缺乏定期探訪的長者。他們的子女或因工作繁忙,數月才能上門探望一次;或因移民而長期與父母分離,難以在緊急事件發生時及時趕到。為緩解這類長者的孤獨感,持續提供情感支持並保障其人身安全,筆者冀政府繼續加強推廣平安鐘等緊急求助設備,進一步擴大為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的資助,以便長者遇到切身困難時能迅速獲得幫助。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完善本港長者社會服務體系,應加強對平安鐘服務資源的分配整合以使其恒常化,達至減低高風險群體的經濟負擔,有效構建長者安全網。未來,本港應密切關注提供樂齡科技裝置之機構及其合作方的服務質素,加強與各界持份者的溝通交流,確保現行服務維持高質水平,以更好支援高風險群體,共建安全關愛社區。
此外,加快建立動態資料庫十分必要。它不單能及早識別高風險獨居長者及殘疾人士家庭,還能有效整合現有的社會福利服務和醫療紀錄,以便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主動提供更適切的服務。在保障私隱的前提下,筆者贊成以此方式加快篩查各區的有需要群體。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本港必須積極採取行動,切實保障每位獨居長者的安全與福祉。施政報告2025已提出將繼續推行「與照顧者同行」計劃,並培訓前線物業管理人員,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協助。筆者歡迎上述舉措,且期望市面上的樂齡科技應用可以加強研發與推廣,譬如通過優化AI聊天機械人功能,持續改善有關群體的日常生活。
(作者為是西貢區議員、西貢區消防處社區應急先鋒名譽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