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一點通|王錦輝中小學:7000人爭160位 小一面試錦囊大公開

【點新聞報道】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作為一所直資「一條龍」名校,其熱門程度令人矚目——今年學校開放日登記僅10分鐘即告額滿,甚至引來「黃牛」炒賣;小一160個學額,吸引逾7000人申請。此外,其遠超一般規格的校園設施,更是讓家長趨之若鶩。想為孩子叩開這扇夢校大門?點新聞獨家採訪的實用入學資訊和招生面試細節,絕對不容錯過!

創校於2006年的王錦輝中小學,現有小一至中六共60班,約2100名學生。學校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在實現「快樂教育」的同時,又能取得斐然的學術與課外活動成就,曾獲3次藝發局「學校藝術教育獎」。

小五必修第三語言 多語言學習融入世界

學校小學部致力營造沉浸式語言氛圍,除中文科使用普通話、人文科使用粵語教學外,其餘學科均以英語授課。「我們希望小朋友能充分掌握兩文三語,」高級副校長(小學部總監)李家榮介紹,「為此,我們通過正向鼓勵和大量閱讀,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更有信心,在校園裏可以自信地嘗試用不同語言與師生溝通。」

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生需要從德語、日語、法語或西班牙語中選擇一門第三語言進行學習。李家榮副校長認為,「這能讓他們更好地融入世界,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信心和能力與當地人溝通。」

學校英文課程注重聽、說、讀、寫均衡發展,尤其強調口語表達。其他學習經歷及專題研習主任兼英文教師李曉彤解釋,從一、二年級的「Show and Tell」,到四年級的專題研究「Discovery Quest」,再到高年級的小組辯論,這樣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此外,課程設計亦充滿巧思,如通過「如何改善生日派對的200個蛋糕和薄餅安排」等情景題,引導學生代入角色,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同理心與批判性思維。

STEAM課程融入AI 實驗中探索科學樂趣

除了語言優勢,STEAM教育是王錦輝中小學的另一大特色。從一年級起,該課程已是學生的必修課;至六年級,學生將學習不同類型的編程,并結合當前科技發展進行調試和實踐。李家榮副校長指出:「未來,我們計劃嘗試引入國內流行的AI課程,探索如何將這門課程融入香港的學制。」

今年剛升入中一的學生張子翹表示,小學最喜愛的科目便是綜合科學。「記憶最深刻的是老師教我們提取士多啤梨的DNA。學校提供了很多動手實踐的機會,讓我覺得科學一點也不沉悶,原來可以很有趣。」

舞台不限於課室 校隊屢獲國際殊榮

王錦輝中小學秉承香港浸會大學「全人教育」理念,校訓「敏求篤信,明辨力行」亦源於此。總校長陳偉佳博士介紹,學校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還加入「靈性教育」,旨在培養學生不僅學術卓越,更具備強健體格與正面思維,並「立足香港、胸懷祖國,同時環宇並肩、胸懷世界」。

為此,學校提供了極其廣闊的舞台,讓不同特長的學生能夠發展潛能,建立自信,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陳偉佳校長無不自豪地表示:「在視覺藝術方面,我們已經拿過三次藝術教育獎,這是最高水平的獎項。表演藝術方面,我們的合唱團在丹麥拿了世界合唱大賽金獎,跳舞團在西班牙拿了金獎。」學校設有數十個校隊及興趣小組,並定期舉辦「大師學堂」,邀請桌球名將傅家俊、日本長跑國寶等世界級專家到校示範,開闊學生眼界。

此外,學校每年安排許多本地或境外的交流活動和遊學體驗,讓學生走出課室,豐富學習經歷。同樣於今年升上中一的學生吳子樂分享,學校給予他許多發揮演說才能的機會,更讓他有機會代表學校遠赴英國參加科技競賽(Battle Show),與世界各地的同齡人交流。

為支持學生無後顧之憂地追夢,學校設有周全的學業支援系統,如為外出比賽的學生安排補課,確保他們不會因參賽而影響學業進度。

家校緊密溝通 12年合作共育才

作為「一條龍」學校,家長與學校的關係是長達12年的「合作夥伴」。家長黃欣欣坦言,她當初選擇王錦輝的重要原因,是為了讓孩子無需承受巨大的升中壓力。而更讓她覺得選擇正確的是,學校老師以不同方式不同時段,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一起培養孩子走「正確的路」。除了學習知識,「這六年來,我看到孩子對朋友和同學很有愛心,也很主動幫助別人,這些都很重要。」

學校不僅為學生設課,也為家長開設「家長學堂」,幫助他們應對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挑戰。教師李曉彤表示,學校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每天接送時段、家長義工活動、大型校園活動,都成為了解家長需求的寶貴機會。

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得到了平衡。張子翹為自己的學習壓力打了5至6分(滿分10分),「學校推崇『快樂教育』,提供了很多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參與。我能感受到老師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同學方面,我覺得我們相處得很愉快。當遇到困難時,大家會聚在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這種氣氛讓我覺得學習更充實。」吳子樂亦表示,考前基本沒有功課,讓他可以專心溫習,平時的功課和溫習約一個半小時便能完成。

小一不設筆試 7000人爭160學位

陳偉佳校長表示,過去三年,平均每年約有7000人爭160個小一學位。他透露,學校青睞陽光、自信、具良好溝通與自理能力的孩子,家長對學校理念的認同也重要。

小一招生流程通常在每年5月的簡介會後啟動,於6月底或7月初截止報名,9至10月進行首輪面試,11月次輪面試,至12月公布結果。招生不設筆試,第一輪面試為學生面試,老師會通過聊天和分組互動,觀察孩子的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社交技巧及生活常識。通過後,學校會邀請家長與孩子一同參加第二輪面試,以了解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否與學校理念一致。

家長黃欣欣分享了她的「實戰經驗」,她並未讓孩子參加面試培訓班,而是因知道學校很喜歡小朋友閱讀,所以鼓勵孩子多機會閱讀圖書。「我們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比如關注學校的動態,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以及家長如何配合學校,讓孩子健康成長。」她和孩子爸爸亦在家中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問答情境,幫助孩子能在面試做真實自然的自己。她對家長面試中的一條情景題印象深刻:「老師問,『假如學校收到投訴,說你的孩子弄壞了其他同學的樂器,你會如何處理?』這道題能看出學校希望家長是積極正向、願意協助解決問題的。」

李家榮副校長表示,面試最重要的是小朋友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回答問題時遇到困難,老師亦會用不同方式引導和啟發。他給家長提出兩大核心建議,「第一,了解每所學校的辦學特色與理念;第二,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模式。將兩者結合,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校,這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陳藝/拍攝:星鳴/剪輯:欣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校一點通|王錦輝中小學:7000人爭160位 小一面試錦囊大公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