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項創新項目亮相中大 特區政府AI資助計劃見成效

中大舉行第五屆「中大創新日」,展示產學研聯動成果。(受訪者供圖)

【點新聞報道】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第五屆「中大創新日」於今日(26日)正式舉行,本屆活動以「人工智能賦能」為主題,匯聚逾40個創新項目,包括12個獲「產學研1+計劃」資助的中大項目、十多個落戶上海的中大初創項目,以及超20間初創企業參與。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表示:「香港的適應力與韌性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要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優勢,開拓未來的經濟新領域,我們需要政府、學術界及所有相關的公共與私營部門攜手合作。我們必須同心協力,將香港打造為全球體系與全球經濟中充滿活力、創新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中大創新日無疑是促進這種合作的重要平台,我期待藉此平台見證更多成功案例和豐碩的合作成果。」

陳百里表示,香港的適應力與韌性是最寶貴的財富。要更好地發揮優勢。(受訪者供圖)

香港特區政府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迪先生表示,政府撥款三十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旨在通過補助符合條件的用戶,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中心的潛力,促進創新和突破性的科學研究。補助計劃有三個目標:第一,促進本港AI計算能力、算法和應用;第二,使用戶優化計算資源,實現更多突破;第三,為香港的科學研究和AI行業注入動力。

「自補助計劃於去年十月啟動以來,至今不到一年,我們已收到超過20份申請。在今年八月中,委員會審核並批准了超過15份申請,成功率相當高。這15份申請來自大學、研發中心和政府部門,涵蓋了大型語言模型、新材料、合成生物學、醫療等領域,顯示出本港生態系統中AI應用的多樣性。」

中大常務副校長潘偉賢教授在歡迎辭中表示,很高興與政府的願景保持一致,將人工智能定位為核心產業。香港作為國際數據樞紐及其在大灣區的獨特地位,為人工智能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中大致力成為這一進程中的策略夥伴,連繫研究、教育、政策與企業,共同推動有意義的變革。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在全球AI領域排名第7,並於2019年推出了本港首個本科AI學位課程。中大禤永明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講座教授蒙美玲教授表示,為使下一代能在人工智能驅動的世界中茁壯成長,香港中文大學以創新教學、互動學習及道德素養為核心,為學生做好萬全準備。早前,中大獲得了政府的資金支持,成立了感知與互動智能中心(CPII),將團結全球專家,推動AI在醫療、教育、智能學習等領域的應用。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逾40項創新項目亮相中大 特區政府AI資助計劃見成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