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樺加沙」昨日(21日)增強為超強颱風,預料周三(24日)最接近香港時,離岸及高地可能達颶風,屆時沿岸水位或與2017年「天鴿」、2018年「山竹」相若。不過在香港的「打風歷史」中,根據颱風威力排名,「山竹」僅僅排到第八,「天鴿」更是「榜上無名」!天文台記載的颱風中,排前十的颱風,你知幾多?
第十名 1975年10月「愛茜」

最高陣風:140km/h
造成傷亡:無記載
1975年10月,「愛茜」吹襲期間,為本港帶來颶風,但帶來的損害較少,相信是因為當年天文台發出警告信號較及時。
第九名 1961年5月「愛麗斯」

最高陣風:166km/h
造成傷亡:無記載
「愛麗斯」當年直接穿過皇家香港天文台總部,導致天文台需要懸掛十號風球,亦是至今唯一在5月發出的十號波。不過,它也是歷年來最弱的十號風球,歷時僅2小時30分,是本港最短十號風球。
第八名 2018年9月「山竹」

最高陣風:169km/h
造成傷亡:至少458人受傷
作為前十名距離現在最近的超強颱風,相信不少市民都對「山竹」記憶猶新。當年,「山竹」帶來不少於6萬宗塌樹報告,是歷來最高數目,本港更有超過4萬戶電力供應中斷。
第七名 1964年10月「黛蒂」
最高陣風:175km/h
造成傷亡:無記載
「黛蒂」是唯一一個從香港東面掠過的十號風球,期間一度為本港部分地區帶來颶風。此外,1964年創紀錄地懸掛了兩次十號風球(「黛蒂」「露比」),紀錄至今未破。
第六名 1979年8月「荷貝」

最高陣風:175km/h
造成傷亡:12人死亡,260人受傷
「荷貝」襲港期間,維多利亞港內船隻損失慘重:18艘遠洋船在海上相撞,9艘因斷錨在海中漂流,2艘擱淺。其中一艘10,000噸的希臘貨船撞擊尖沙咀天星碼頭後,於九龍公眾碼頭擱淺,嚴重損毀碼頭設施。此外,逾100艘小艇沉沒,200艘受損。
第五名 1983年9月「愛倫」

最高陣風:185km/h
造成傷亡:10人死亡,12人失蹤
颱風「愛倫」移動路徑緩慢,速度低,十號風球懸掛長達8小時。長洲受颶風吹襲五小時,錄得最高陣風每小時237公里,創下該站自1953年以來最高紀錄。
第四名 1960年6月「瑪麗」

最高陣風:191km/h
造成傷亡:45人死亡,127人受傷,11人失蹤
儘管風力未達預期強勁,但在「瑪麗」吹襲本港期間,天文台仍錄得191km/h的陣風最高風力。
第三名 1971年8月「露絲」

最高陣風:224km/h
造成傷亡:110人死亡,286人受傷,50人失蹤
「露絲」的威力之強,難以想像。當年,連美國軍艦都被吹至擱淺。它是香港史上死亡人數第七多的風災,亦是二戰後至今在香港造成超過100人死亡的兩次風災之一。
第二名 1964年9月「露比」

最高陣風:227km/h
造成傷亡:174人死亡,940人受傷,14人失蹤
露比是十號風球中生成位置最北的一個。當年,天文台錄得一小時平均風速每小時110公里,陣風每小時227公里。
第一名 1962年9月「溫黛」
最高陣風:259km/h
造成傷亡:183人死亡,388人受傷,108人失蹤

颱風「溫黛」是戰後香港破壞力最強的颱風,也是二戰後造成最多人命傷亡的風災。至今,「溫黛」保持三項紀錄未被打破: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133公里/小時、最高陣風259公里/小時、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953.2百帕。

(視頻來源:天文台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