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為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今年施政報告在不同政策範疇提及了不少重點措施,包括推動AI發展及應用、加快發展河套、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等。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如何乘發展之東風,在日新月異發展的全球,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今日(20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專訪,解畫香港創科發展藍圖。
布局人工智能發展「大棋局」
「我們將人工智能定義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正從多方面下一盤大棋」,孫東表示,特區政府亦頂層設計引領AI發展,通過算力支撐、資金支持、數據開放、跨境流動、治理規範及人才培養六大策略,全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人工智能領跑者。
算力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支撐。孫東透露,隨着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各項基礎設施逐漸加強,預計今年底,會提供超過5000PFLOPS算力的人工智能設施,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算力需求。
此外,特區政府推出的30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助力企業及科研機構利用本地算力資源,「創新科技基金及各類政府資助計劃,亦都將人工智能發展作為重點支持的領域」。他指,過去兩年,特區政府資助了一大批人工智能的研究計劃和方案,包括明年推出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
人工智能發展之中,數據至關重要,特區政府致力於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孫東強調,首先要打通政府內部的數據,「比如通過授權數據交換閘,實現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此外,將數據集向公眾開放,如今已向全社會共享了超過5500個數據集,涵蓋交通、環境、人口等不同範疇,協助業界推動更多惠民利商的創新應用項目,「在全世界來講,香港共享數據的情況是位居世界前列的。」
除了本地數據,促進大灣區內的數據安全跨境流動亦有利於人工智能發展。「我們正進一步強化與內地簽署的《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安排,同時考慮推廣到其他地區。」
至於人工智能的管制,孫東表示要「安全有序」,特區政府近日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開發及應用指引,為業界提供指引和方向,亦與私隱專員公署緊密合作。人才培養引進方面,孫東提及,將在中小學加強人工智能教育,此外,數據政策辦公室提出專項的資金鼓勵學生參與人工智能的活動,大學的研究機構亦招攬國際頂尖科學家並設立人工智能的研發機構。
「未來我們相信,一定要用人工智能來賦能各個行業。」孫東總結道。
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創科引擎
談及北部都會區規劃,孫東強調,「北部都會區發展一定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而產業發展必定以科技為核心」,北部都會區建設將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重大機遇,創科局將在這一跨部門協作中扮演關鍵引領角色。
孫東指出,北部都會區涵蓋新田科技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沙嶺數據園區等重點項目,與流浮山、數碼港等數碼科技樞紐形成協同效應。特別是北都大學城與新田科技城相鄰,「這種地理優勢使大學研究成果能快速落地,真正實現產學研融合」。
跨部門協作是北部都會區成功的關鍵。施政報告內提及,特區政府已設立三個高層委員會,分別由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副司長領導,統籌產業發展、教育規劃及土地交通配套。「創科局將積極協調政府各部門、內地企業及國際科技企業,確保項目落地見效。」孫東表示。
孫東特別提及河套要盡快發展好,新田科技城將是香港未來產業重心,「我們肩負重要使命。」他指,創科局會通過稅務優惠、土地資源、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及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等多項措施,重點吸引具有影響力的科技龍頭企業。他強調,「隨着企業陸續在北部都會區落地,我們也會逐漸探索出更好的方法,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來香港發展。」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周禹含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