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昨日(19日),鰂魚涌濱海街一地盤發現戰時炸彈,附近18幢住宅及商廈約6000人緊急撤離,並於今日(20日)在拆彈成功後返回家中。本次炸彈事件中,香港是如何處理危機並成功解決的?點新聞記者今日採訪了親歷事件的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復原事件經過。


丁江浩:關愛隊凝聚社區力量
東區區議員丁江浩的辦事處距炸彈發現地盤僅數百米,他的辦公室於是也成為了疏散行動的指揮中心。他回憶,撤離行動時間緊迫,關愛隊於昨晚7時30分開始準備,8時正式展開,至晚上11時,在3小時內完成了18幢住宅及商廈約6000名居民的疏散。

丁江浩介紹,在昨日發現並評估炸彈影響後不久,民政事務專員便安排了共35支關愛隊開始準備工作。其中包括明確義工職責、進行聯絡、分配任務、安排社區活動,並在不同大廈門口設立關愛隊服務站等。到當日下午6時半,準備工作便已基本完成,關愛隊也各就各位,於晚上7時半開始分批上門,逐家逐戶敲門通知居民疏散。他特別提到,許多關愛隊義工從昨晚8時持續工作至12時,有些甚至至次日凌晨2時,且在今日早上8時,又繼續在社區會堂或各個大廈門口設立服務站,幫助了6000名市民有序、安全返回社區。
丁江浩指出,在以往關愛隊未成立時,香港想在短時間內召集數百名義工集中辦事,難度極大,而關愛隊提供了凝聚社區力量的途徑。他表示,本次疏散範圍廣、人數多、情況複雜,但關愛隊以安全高效的作風,在極具挑戰的情況下經受住了考驗,展現其作為社區支援中堅力量的價值。

植潔鈴:居民高度配合助力危機化解
同為東區區議員的植潔鈴也親身參與疏散過程,親眼目睹了居民對通知的迅速回應與高度配合的態度。她回憶,雖然臨時疏散給許多市民帶來不便,但大多數市民都能主動配合關愛隊工作。

炸彈事件發生緊急,在小西灣社區會堂,物資曾一度短缺。植潔鈴回憶,當時有十多名市民耐心坐在中心門口等待額外供應到達,毫無怨言,並主動詢問進度以示理解。而當時拆彈成功消息傳出時,現場三四十名市民共同拍手歡呼。在離開時,全車人鼓掌致謝關愛隊、民政及政府部門。

植潔鈴對此表示,居民與政府的互信大大降低了危機處理的難度。她相信,政府在本次危機處理上的成功也進一步強化了社區凝聚力,有助於未來危機的解決。

梁熙:細緻個案處理降低危機影響
立法會議員梁熙向記者透露,他是在昨日中午接獲炸彈消息,並於下午3時許抵達指揮中心的。當時現場東區民政事務專員、區議員、關愛隊及警方正協調行動,籌備居民撤離計劃。

在撤離工作中,特殊個案處理是難點。梁熙回憶,有一行動不便長者的外傭因語言不通及擔心漏帶藥物而焦急,關愛隊現場迅速聯繫了醫護及社工,與其家人溝通,進行了妥善安置;另有學生及養寵物的居民擔心無法及時與家人或寵物團聚,關愛隊亦逐一協調,確保安排適切。
梁熙表示,這些個案處理凸顯了關愛隊的人性化服務,緩解居民在緊急情況下的不安。而關愛隊在細緻的社區服務下,將撤離對居民造成的影響降到了最小,這也促進了撤離工作的有序推進。
楊永杰:官民同心成功化解危機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事件中特區政府各部門高效協作、迅速應變,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妥善安置受影響居民,體現了政府應急處理機制的成熟及官民同心的新時代風貌。
楊永杰指出,在發現炸彈後,警方迅速啟動緊急程序,對炸彈進行評估和處理;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則統籌後勤安排,開設19個臨時庇護中心,為近450名居民提供安置。在撤離工作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亦親赴現場指揮。此外,恒基地產、太古地產為市民提供了輕食飲品,灣仔關愛隊亦及時就位隨時提供支援。他表示,這一切都展示了社會各界的同心一致與責任擔當。
楊永杰認為,鰂魚涌炸彈事件圓滿處理是一次成功的危機管理案例,顯示香港社會治理新階段,證明官民攜手能克服任何挑戰,未來定能和諧穩定,邁向更美好明天。
(點新聞記者劉鴻霖報道)
相關閱讀:
鰂魚涌戰時炸彈|關愛隊雨中支援6000居民 李鎮強讚社區協作顯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