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TikTok問題達成基本框架共識 專家:中方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原則

【點新聞報道】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18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於TikTok問題,中方立場是一貫的。中方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點新聞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明確規定,政府在管理進出口時,有責任維護國家經濟的獨立性、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以及履行多邊承諾的義務。從這一角度看,技術出口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依照法律進行合理規範。不過他也提醒,由於技術出口發展迅速,中國仍需不斷積累經驗。對於TikTok等數字經濟領域的新興產業模式,更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完善管理方式。

周密認為,無論中美間最終達成何種共識,企業的經營決策仍應由其自主決定,政府的職責是在合規框架下探索管理邊界。中美兩國的政策環境都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因此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可以減少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實現雙方貿易管理的基本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中方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這一立場沒有改變。

關於中美就妥善解決TikTok問題達成基本框架共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丁剛發文指出,這種「戰略堅定、策略靈活」的組合,為中美貿易和技術協作在一定的範圍內拓展可談空間提供了可能。

丁剛表示,美方走到了談判桌前,開始坐下來「討價還價」,不再堅持極端方式。這意味着中美博弈的邏輯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之所以說微妙,是因為這種轉變並不意味着美國放棄了對華遏制的根本立場,而是立場變化出現了新跡象。

丁剛說,高關稅和出口管制推高了美國企業的成本和不確定性,通脹壓力疊加選舉政治的需要,都在推動決策者尋找「控風險不傷利益」的解決辦法。一些美國廠商和投資人也在積極游說,主張用「安全可驗證」的替代方案來降低經營風險,以確保美國能獲益。

丁剛指出,TikTok就在這樣的變化中,成為一個具有動向性的案例。在這種雙重壓力下,雙方的談判出現了有轉機的可能。在利益的交集區域,談判空間被真正「擠」了出來。美國對華的結構性競爭態勢並未改變,遏制中國崛起的根本意圖也不會因一個協議而消失。美國更可能採取「兩手策略」:一手繼續在敏感技術領域實施嚴厲制裁,另一手在相對不那麼敏感的領域探索「可管可控」的協商模式。但這種雙軌並行的局面,恰好反映出一個重要變化:美國單邊施壓的餘地正在收窄。展望未來,這種「可談空間」的擴大仍將是個漸進的、曲折的過程。中國將繼續堅持既定原則:在涉及核心利益和原則底線的問題上寸步不讓,同時在具體執行層面保持必要的靈活性與務實態度,為中企走向世界提供更堅實的支持。這種「戰略堅定、策略靈活」的組合,為中美貿易和技術協作在一定的範圍內拓展可談空間提供了可能。

(點新聞記者朱燁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美就TikTok問題達成基本框架共識 專家:中方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原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