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施政報告為北都加碼 AI聯動新質生產力

筆者和市民溝通,聽取市民意見。(作者供圖)

文/姚銘

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的戰略發展區域,是香港發展的新引擎,可助力香港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因此加快北都發展至關重要。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舉措來提速北都發展,尤其是通過改革思維提速提效北都建設,筆者對此深感振奮、深受鼓舞,認為這一系列舉措對推進北都發展有極大幫助。

透過改革思維提速提效北都發展

北部都會區的概念自2022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以來,就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原因很簡單,和北都一河之隔的深圳早已是高樓林立的創科名城,但北都很多地方當時還是農田和池塘。根據政府發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北部都會區最終可提供約65萬個工作職位,並容納約250萬居住人口。如此龐大的數字,為地狹人稠的香港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各界自然期盼北都能加快建設、提速發展,早日讓香港社會受惠。

提速北都發展,就需要思考北都要發展什麼,政府對此亦有清晰的認知。香港是世界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蟬聯世界第三,金融業在香港本身就很發達。香港要發展多元經濟,創新科技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引擎。因此,政府計劃在北都加速發展創新科技,培育新的產業,並推動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也就至關重要了。

三年來,為了加快發展北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政府引入了新理念、新辦法,拆牆鬆綁。發展局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新田科技城三個試點,引入「片區開發」新理念,以片區形式向市場招標,利用企業的資金和力量開發北都。今次施政報告,政府更是以全新思維來提速北都發展。

由於北部都會區的基本規劃已出台,現時是加快發展、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最佳銜接期,一方面,政府決定提升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成立由特首李家超直接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制訂北都各發展區的營運模式,推動大學城建設。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政府將在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3個工作組,分別由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如此高規格的架構設置,可以看出來特區政府對提速北都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決心。

為提速北都發展,原有的行政措施可能會影響發展,政府決定對此拆牆鬆綁,包括透過直接批地等模式靈活批出土地,以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區的專屬法例,授權政府制訂簡化的法定程序。

舉例來說,為減低北都補地價的資金成本,施政報告提出「按實補價」,即地契修訂過程中,視乎地塊情況,容許業主無須按規劃地積比率上限計算的最高樓面進行補地價,改以實際興建樓面及實際用途釐清應繳補價,並考慮容許發展商按實際開發規模分階段補繳地價。這樣做是考慮對香港的整體利益,需要計算整個項目帶來的效益,畢竟北都牽涉的是產業發展,並非只是建屋這麼簡單。

北都發展迎機遇 可推動AI廣泛應用

加快北都發展,現時面臨新機遇。人工智能(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加大推動AI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這也為北都發展提供了龐大機遇。畢竟北都要重點發展創科產業,AI就是創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將成立「AI效能提升組」,廣泛推動AI公務應用和商務應用,對發展北都來說可謂恰逢其時。加快發展北都的過程中,如何推動AI的廣泛應用,亦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話題。

在加快AI等創科產業發展方面,香港實力雄厚。香港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有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在上游的基礎科研上具有優勢,有70%的科研被評為國際卓越水平,接下來香港需要把研發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就需要大量的創科人才。施政報告提出將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並建立「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實地考察不同地方大學城的成功模式,有助找到香港基礎科研優勢與產業深度結合發展的路徑,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加快北都發展,需要求新求變,不能以舊有思維解決新問題,「敢於說前人未有說過的話,敢於幹前人未有幹過的事。」但因北都發展涉及面廣,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亦經常需要跨部門協調解決,因此,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有助加強高級公務員的責任意識,要求其負責建立好管理團隊,提升部門整體管理水平,這是強化治理的務實精準措施之一,亦有助確保特區政府關於提速北都發展的各項政策都能夠有效地落實到位,為提速北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正如特首李家超早前引用古文所講,「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北都的發展不是等來的,而是靠拚搏奮鬥出來的,提速北都發展需要更多「為之」,需要特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真抓實幹,把一件件小事辦好,用實際行動將北都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之城」!

(作者為民建聯執行委員、北區支部主席、北區區議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施政報告為北都加碼 AI聯動新質生產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