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M+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展9·20開幕 邀觀眾「成為作品一部分」

「身臨夢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展覽將於9月20日起在M+博物館開放。(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點新聞報道】「身臨夢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展覽將於9月20日起在M+博物館開放。展覽展出12件1950年代至今來自亞洲、歐洲和南北美洲女性藝術先驅的環境藝術作品,當中包括3件出自亞洲女性藝術家之手的全新委約裝置作品。

環境藝術興起於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後被稱為裝置藝術。有許多優秀環境藝術作品出自女性藝術家之手,但藝術史卻只將注意力投注在男藝術家身上,「身臨夢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便是要聚焦女性藝術家創意非凡的視野的作品,回應藝術史中的性別偏頗與失衡。

展覽的一大亮點在於「藝術不僅是用心靈來體會,還能透過身體來感受」的理念,展品女性主義色彩突出,且可供觀眾沉浸式參觀。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來體會藝術家想表達的內容,最終「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女性藝術家們的作品視角細膩且內涵深刻,今次展覽所呈現的作品種類豐富且各具特色。當中,在焦點空間展出的《無限回憶》(2025年)以標誌性的紅線交織整個空間,包圍3件高聳的紅色長裙,象徵女性的身體,及其所承載的無法抹去的記憶與經歷;《呼吸》(2025年)則橫跨博物館空間,以半透明的繞射膠片包裹窗戶與天窗,隨日光變化,將建築轉化為虹彩流動的景觀,觀眾可於參觀過程中在博物館多處驚喜捕捉到彩虹光影。

《呼吸》讓觀眾於參觀過程中在博物館多處驚喜捕捉到彩虹光影。(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呼吸》讓觀眾於參觀過程中在博物館多處驚喜捕捉到彩虹光影。(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呼吸》讓觀眾於參觀過程中在博物館多處驚喜捕捉到彩虹光影。(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無限回憶》以標誌性的紅線交織整個空間。(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無限回憶》以標誌性的紅線交織整個空間。(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公眾活動

展期期間,M+亦將舉辦一系列公眾活動。9月20日展覽開幕當日將舉辦兩場講座,聯合策展人Andrea Lissoni與Marina Pugliese將探討展覽的構思過程、核心理念和策展手法,以及作品對於當代觀眾的意義。

9月至12月,M+將舉辦6場「家庭日」活動,設有包括身體律動、聲音即興表演、故事劇場及互動遊戲的即場參與活動,當中亦包括「幻想遊樂園」等親子體驗。10月至12月期間,M+將每月舉行「周六身心靜好」,結合瑜伽與慢觀看體驗,鼓勵觀眾深度欣賞作品。此外,M+亦為不同背景及需要的觀眾設置導賞與教育活動,受眾包括學校、非牟利機構及不同能力人士等。

「身臨夢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展訊:

展期:2025年9月20日至2026年1月18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M+西展廳,部分作品亦在M+地下大堂、焦點空間及中庭展出

購票:可於M+網站購買

注意事項:參觀此展覽必須脫鞋並穿襪子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觀眾可進入展品並與之互動,體會不同材料帶來的多樣感受。(點新聞記者周禹含攝)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多圖)M+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展9·20開幕 邀觀眾「成為作品一部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