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9月17日發表,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8日)早出席「行政長官施政問答」聯合電台節目,詳細闡釋施政報告措施,回應市民對醫療改革、照顧者配套及非本地生留學等方面的詢問。
醫療改革減輕病患負擔 照顧者配套不斷完善
聽眾許先生反映稱,因為家人不幸患病,每月醫藥費支出較大,希望更多藥物能列入安全網,幫助更多有需要市民;另外他亦看到有醫護流失情況,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生因壓力轉到私立醫院工作,希望相關部門能有措施挽留人才。
對此,李家超表示,施政報告的醫療改革會加大在癌症防治工作的力度,強調政府不希望有人因病致貧。他提到,醫療改革中有兩個措施幫助有需要人士減輕負擔,首先,符合資格的人士可申請減免部分醫療費,其次是設立每年1萬元的醫療費用封頂機制。
在醫療方面,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投入大量資源,以今年為例,每日在醫療方面支出約3.1億,儘管負擔大,但因大眾的健康十分重要而必須進行。而醫療人員流失情況在改善,此前醫管局主席亦表示流失率已受控;在增加人手方面,已調整相關規定,許多公營醫院醫療崗位允許進行外地招聘。此外,為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亦引入AI進行篩選等基礎工作,最終由專業醫生再判斷。
關於聽眾吳女士提及目前自己單獨照顧70多歲的母親,但不了解現時照顧者支援在旺角區域具體數量,以及能具體提供的幫助。李家超指出,在照顧者配套方面,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如何幫助相關人士,特別是隱藏照顧者,相關部門會根據制度建立資料庫,希望能真切幫助到有需要人士。
非本地生自費留學學額增加 1.5萬本地生資助學額不變
施政報告提出,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有聽眾提及本地學生與非本地生的數額會否不平衡的問題,李家超表示,相關政策是指增加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留學香港的非資助學額。至於政府每年提供15000個資助學額給本地生,該學額會明確維持,不受非本地生比例提升影響。
李家超指出,允許非本地生自費入讀香港的大學,對各所大學整體而言有正面幫助,例如在學生的交流方面,能幫助他們開闊視野。而通過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除了吸引內地的學生外,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也很多,他們能帶來當地文化,讓本地生認識世界、展開多語言溝通。
李家超續指,香港是國際城市,若不開放,會使競爭力下降;此外,香港學生未來競爭對手來自國際,在與非本地生一起學習過程中互相比較發展,能產生正面作用。
(點新聞記者梁譯尹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