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之光|《閱兵場上的迴響》——詹心怡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前恢弘的閱兵儀式,是否也讓你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儀式之外,那段深刻入骨的民族苦難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更需被永遠銘記與傳承。為此,點新聞「學生園地」早前開啟「抗戰精神之光」主題徵稿,今日刊發的是來自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2A詹心怡的佳作《閱兵場上的迴響》,讓我們一同重溫崢嶸歲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閱兵場上的迴響》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2A 詹心怡

九月三日的清晨,一縷縷陽光透過教室的窗戶,在熒幕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意味着閱兵儀式即將開始。

同學們陸陸續續回到課室,準備以直播形式觀看中國抗日戰爭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80周年慶祝大會,活動於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舉行,儀仗隊的步伐整齊劃一,每一步都一致地踏出驚人的響聲,宛如大地都為之震顫。我看見士兵們堅毅的目光直視前方,每一張年輕的臉龐上都寫着不容置疑的堅定。

最震撼人心的畫面出現了:當老兵方陣緩緩駛過,頓時整個教室陷入莊嚴的靜默。

一雙雙布滿皺紋的手,顫巍巍地舉起,依舊精神矍鑠地向民眾行軍禮。老兵們的眼神穿越時空,依然閃爍着當年堅毅的光芒。那些隆隆的戰機轟鳴聲從天安門掠過,為天空繪出絢麗的彩煙,與地面銀色的鋼鐵洪流交相輝映。

我特別注意到一個細節:在三十度的高溫下,儀仗隊員們紋絲不動地列陣。豆大的汗珠從一名年輕士兵的額角滑落,緩緩流淌過臉頰,但他依然目光如炬,身體筆挺如松。這種極致的紀律與堅持的精神,讓我想起歷史書上讀到的抗戰將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民族的脊樑。

裝甲方陣隆隆駛過,每一輛戰車都閃耀着冷峻的金光。導彈部隊的巨型裝備令人震撼,它們不僅是國防實力的象徵,更是和平的保障。我不禁想到八十年前,先輩們用簡陋的武器守衛國土;而八十年後這支威武之師,則用現代化的裝備延續同樣的使命——「保家衛國」。

閱兵式尾聲,和平鴿展翅高飛。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那些整齊的步伐,那些堅毅的目光,那些先進的裝備都在訴說着同一個主題──從苦難中走來的民族,最懂得和平的珍貴;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國家,最知道強大的意義。

作為香港青年,我們或許不必親歷戰火,但這支軍隊展現出的紀律、堅毅和擔當,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傳承的精神品格。當我們在學業上追求卓越,在未來專業中勇於創新,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這種精神,為國家和香港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這支威武之師,用他們的英姿告訴我們:和平需要實力來守護,發展需要毅力來實現。這道光,將繼續指引我們前行。

相關閱讀:

抗戰精神之光|《山河猶帶英雄氣,紅旗漫卷復興魂》——翟心瀅

抗戰精神之光|《以先烈之名,閱盛世榮光》——馮習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抗戰精神之光|《閱兵場上的迴響》——詹心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