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中美經貿會談框架共識達成 靜待元首通話

文/上江南

9月14日至15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美國財長貝森特率領的兩國經貿團隊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就TikTok等雙方關注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決TikTok相關問題,減少投資障礙,促進有關經貿合作等達成了基本框架共識。

談判前夕美國接連出招 中國沉着應對

9月12日,美國商務部對兩家為中芯國際採購美國芯片設備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同時這2家公司也被納入公布的23家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為了給外界一個不針對中國的印象,美方拉了9家其他國家的公司一起放進實體清單。

中國商務部9月13日以兩則公告進行反擊,9月15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表聲明,英偉達這家美國公司涉嫌違反了中國的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決定實施進一步調查。

針對中國的精準反擊,貝森特在馬德里提前放風給媒體,說道:「如果我們未能就某些事項達成協議,這不會影響兩國整體關係。兩國關係非常良好。」貝森特說法和特朗普越來越一致,這也是為本輪談判萬一取得不了成果,留下足夠的餘地。筆者認為,中國的組合反擊非常有利和精準,讓貝森特所帶領的談判團隊在本輪談判過程中變得縮手縮腳,既怕談崩、一點進展沒有,這樣在特朗普那邊不好交差,讓特朗普所想的通話無法接通,又怕讓出一些條件,回到美國國內會被民主黨痛罵。

之後,中美雙方都宣布,達成框架共識,特朗普周五和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這成果對急需緩解國內外巨大壓力的特朗普來講,是個大好消息。

特朗普非常關注本次會談

特朗普周一在社交媒體發布帖文:「美國和中國在歐洲舉行的重大貿易談判進展非常順利,我們的年輕人非常希望留在美國的企業達成一項協議,他們會非常高興。」並且提前預告,他將與習近平主席通話。

特朗普重回白宮以後,當天就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隨後在4月2日,發動全球關稅戰,只要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不管順差還是逆差,也不管雙邊貿易額多少,都會被加徵至少10%關稅,充分落實了特朗普所聲稱、所認知的最美好字眼:關稅,在貝森特對外說道,至少可以為美國帶來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美元年的關稅收入。

不管是起初兩國對等加徵關稅,後降溫、多次豁免延期,加上本次馬德里會談,已經是第四輪,有一點可以確認,特朗普重回白宮以來,很少對中國口出惡言,保持着極大耐心,多次稱呼習主席是好朋友,這既是中國國家實力的體現(從國家實力地位出發),也是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的高明之處。

白宮開通TikTok賬號 未談判就輸一局

8月19日,白宮推出了TikTok賬號,新賬號為@Whitehouse,這個賬號在開通當天的晚上,發布了一段特朗普講話的視頻:「每天醒來,我都決心為全國各地的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就是你們的聲音。」視頻上還出現了一段字幕:美國,我們回來了!TikTok,你們好嗎?筆者認為,不管雙方談判團隊達成什麼樣的框架協議,白宮在剛開通賬號這個問題上,美國已經輸了一局。

特朗普多次施壓歐盟 德國「揭竿而起」

馬德里會談前夕,特朗普施壓歐盟,要求歐盟和美國同步,對中國加徵50%至100%的關稅,來作為中國採購俄羅斯石油的懲罰措施。在歐盟內部,火燒眉毛的馮德萊恩已經自顧不暇,還有能力執行特朗普的指令嗎?

馮德萊恩和美國談妥的關稅協議,在歐盟已經炸了鍋,9月10日,歐洲議會第三大黨團「歐洲愛國者」已經宣布,將對馮德萊恩領導的歐盟委員會提出不信任動議,這個動議已經獲得了85名歐洲議員簽名,超過了啟動不信任動議程序所需的72名議員簽名的最低門檻,馮德萊恩將再次面臨下台危機。

作為歐洲發動機的德國,由於俄烏衝突爆發三年多,北溪二號被炸,失去了俄羅斯廉價的能源供應,讓德國經濟陷入衰退邊緣。9月13日,德國不顧特朗普的警告,突破美國壓力,德國國有能源公司SEFE與中國石化公司簽署了一份長期LNG戰略協議,雙方將在天然氣採購和供應鏈優化方面展開合作。

歐盟、日本、韓國、中東、東盟等國家,軍事上依賴美國保護,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和美國進行多輪談判,終於取得了還說得過去的關稅協議。唯一例外的就是中國,秉持着「談,大門打開;打,奉陪到底」的談判策略,雖然還沒有達成中美都滿意的協議,中美之間依然保持着某種平衡。中德天然氣合作的消息,揭竿而起的德國,用實際行動對美國進行了反抗,讓特朗普施壓歐盟對中國額外加徵關稅成了泡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中美經貿會談框架共識達成 靜待元首通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