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信貸結構優化、資本市場「存款搬家」……最新公布的金融數據釋放多重信號!近日,央行發布8月金融數據,信貸、社融等關鍵指標的變化引發市場關注。
信貸數據:企業恢復快於居民 內部結構持續優化
8月內地信貸新增5900億元,同比少增3100億元;信貸餘額同比增長6.8%,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指出,雖然整體信貸增量與餘額增速有所波動,但內部結構呈現出積極變化。
企業部門信貸恢復快於居民部門,政策良性驅動下投資端加快發力。8月企業部門信貸新增5900億元,同比少增2500億元,不過增量部分主要由中長期信貸貢獻的4700億元,雖略低於去年同期,但顯示出企業對長期投資的意願。短期信貸新增700億元,同比多增2600億元,表明企業短期資金需求也在逐步修復。王運金認為,這一系列數據背後,是多重積極因素的共同作用。財政存款增量大幅下降至1900億元,明顯低於上月與去年同期,意味着政府投資進度加快,為企業投資創造了良好環境,「反內卷」令行業競爭秩序得到有效恢復。
與之相比,居民信貸需求仍然偏弱。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在就業市場尚不穩定的階段,居民部門對債務秉持審慎態度。居民貸款同比少增1597億,這一情況和處於低位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一致。另一方面,消費貸貼息政策在9月份啟動,8月數據尚未體現。而就業市場的不穩定導致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謹慎,從而減少了貸款需求。
社融數據:多因素共同作用 未來增長可期
社融方面,8月社融增量2.57萬億元,同比少增4630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長8.8%,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王運金指出,企業與政府較好的融資需求共同推升了社融增長,不再是政府債券「獨挑大樑」。
8月,政府債券融資增量1.37萬億元,同比少增2519億元。1-8月政府債券累計凈增10.3萬億元,同比多增了4.6萬億元。政府投資的步伐加快也帶動了企業融資增長,對投資與消費的帶動放大效應逐步顯現。同時,8月股市上行、債市波動調整,資本市場融資成本維持低位,上市融資、發債、定增等的監管審批效率進一步提升,企業直融新增1800億元。雖不及去年同期,但也呈現出連續5個月的較好增長趨勢,較好地推動了社融增長。
展望未來,王運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鼓勵投資、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持續精準發力。房地產政策料進一步放寬,「白名單」城市擴圍,限購限貸政策放鬆甚至取消,契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有效落地,房地產市場將逐步企穩,有望帶動消費修復。在今年接下來的9月至12月,預計信貸與社融有望延續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的修復態勢,政府債券將繼續維持好發行節奏,企業融資需求不斷增加,居民信貸需求將逐步改善。
資本市場活躍 「存款搬家」現象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8月金融數據中「存款搬家」這一明顯變化。趙偉指出,居民存款連續兩個月超季節性下行,以及非銀存款的再度多增,成為8月金融數據的一大亮點。7、8月居民存款連續兩個月低於季節性增幅,為2025年首次。另外,8月非銀存款新增11800億,連續創有數據以來同期新高。居民存款和非銀存款連續兩個月呈「蹺蹺板」關係,和資本市場表現聯繫緊密,反映居民資產結構變化初露端倪。
這一現象背後,是居民在資產配置上的調整。趙偉進一步表示,隨着資本市場的表現逐漸活躍,部分居民將存款從銀行轉向資本市場,尋求更高的收益。這種資產結構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居民對市場形勢的判斷,也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着影響。一方面,居民存款的減少可能會影響銀行的資金來源,進而影響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另一方面,非銀存款的增加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有助於推動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倪巍晨報道)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