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志隆
9月14日是澳門特區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日,筆者專程「過大海」觀察當地情況。投票在晚間9點結束,直選投票率為53.35%(選管會臨時數據)較上屆的42.38%高出近11個百分點,共有超過17.5萬人投票,投票人數創歷來最多,反映愛國愛澳陣營競爭激烈。正如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今次選舉順利舉行,是澳門特區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推進符合澳門實際高質量民主的又一標誌性成就。
澳門特區新一屆立法會由14名直選議員、12名間選議員和7名行政長官委任議員共33人組成。在最受關注的直選戰場,本屆選舉前夕,選管會根據新版《立法會選舉法》對有意參加直選者作資格審查,其中分別來自兩張名單的12人被認定「不擁護基本法,不效忠特區」而遭DQ(褫奪參選資格),最終有6張名單共71人進入選舉,爭奪14個直選議席。
儘管有別有用心者一度將事件標籤為「政治審查」,但澳門選民仍用高達53.35%的投票率回應抹黑。而「成績單」的背後有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尤其行政長官岑浩輝專程向3萬名公務員發信,強調選舉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呼籲認真履行投票義務。巴士、輕軌等公共交通在投票日供全民免費使用,博彩企業也響應政府號召積極為員工創造投票條件,如提供往返投票站的交通服務等。
有候選人向筆者分析,以往有些公務員偏向「政治中立」加上工作繁忙,整體投票意欲較低;而博彩企業員工大多因工作時間關係,投票積極性也不高。但今年特區政府針對這兩大群體,既說明清楚情況,也主動創造便利投票的條件,助力推高投票率。
而對於「投票主力」的中高齡選民,上屆選舉恰逢新冠疫情,不少中高齡選民擔心票站容易傳染而放棄投票,今年則沒這方面壓力,投票意欲十分明顯。有候選人相信,投票率明顯回升,主要來自這兩大因素的推動。
今次選舉的另一個特點在於落實「愛國者治澳」。首先是所有參選團體均來自傳統愛國愛澳社團,如民眾建澳聯盟、美好家園聯盟、群力促進會等。大多政綱都聚焦在市民最關注的經濟復甦、住房、交通、長者福利等民生問題,更可吸引選民注意。
作為澳門管治團隊重要組成部分,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不僅通過「愛國者治澳」、「愛國愛澳」的政治考驗,亦因既有梁安琪、施家倫、高天賜等議會老將,也有來自不同背景的新科議員,相信可帶來新思路、新光譜,讓議會思考維度更寬廣、民意更充分地體現。
疫情後,澳門經濟並未完全恢復,社會福利、養老金等民生議題成為選民關注焦點。而橫琴與澳門的發展,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下,進一步持續發展且裨益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長遠目標,將成為考驗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一大課題。
(作者為陝西省政協委員、「就是敢言」執行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