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中學生用科技解難題 樂齡產品支援長者生活

【點新聞報道】隨着本港老年人口持續上升,長者對義工服務需求日益增加,學校亦愈發重視青少年社區服務教育。近日,來自瑪利諾中學的兩位同學設計出兩款樂齡產品,希望盡己所能為長者提供支援。

賴凱晴介紹「健康生活記」的設計靈感及用途。(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兩年自學程式編寫遊戲 模擬街市買餸訓練腦力

今年14歲,正讀中三的賴凱晴同學,利用Scratch(視覺化程式設計語言開發平台)和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了一款名為「健康生活記」的互動遊戲裝置,希望長者在遊玩中提高記憶力,延緩腦退化。

模仿街市買餸的遊戲互動裝置。(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遊戲裝置模擬了舊式街市場景,並外接攝像頭和電腦。賴凱晴介紹,電腦會隨機顯示不同菜品,長者需從模擬街市的「肉類」、「蔬菜」、「海鮮」和「水果」四類食材中選出對應道具放於案板。案板旁設置的鏡頭與電腦內的人工智能程式相連,能自動識別食材並判斷選擇正確與否。

同學們展示設計成果。(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談及設計靈感,賴凱晴表示,舊式街市日漸稀少,是許多長者的珍貴回憶,希望通過遊戲場景喚起長者記憶。她坦言,設計過程挑戰不小。雖有老師指導,但她多數時間需自行研究程式編寫,而「有時候程序寫好後,遊戲沒辦法正常運行,就要一點點找錯誤。」從學習編程到完成遊戲,她花了約兩年時間,使用了近百張照片給人工智能訓練。

據介紹,學校曾舉辦多場活動,邀請附近長者到校內體驗遊戲,也曾多次攜帶遊戲裝置參與社區街站活動。賴凱晴說,家中弟弟因小兒麻痹行動不便,走路需人扶持,她希望自己設計的產品可以助人自理,讓長者能「自己照顧自己」。

有長者出門常遺手機 中四學生製「提示器」助帶齊物品

中四學生劉姵妏稱,此前曾探訪一位獨居長者,其常因出門忘帶手機而與子女「失聯」。為此她則與同學一起製作了「出門提示器」,希望它可以提醒長者在出門時記得帶齊隨身物品。

中四學生劉姵妏介紹「提示器」的設計靈感及用途。(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提示器」形似小型郵箱,背部貼有強力雙面膠,使用時需與配套感應器一起分別粘至門後和門框位置。長者回家後可將手機、鎖匙等物品放入「提示器」內;而出門時,感應器偵測到門開後,會自動發出聲響,提醒長者檢查盒內物品。此外,「提示器」內部還設有感應裝置,長者在「提示器」內放入個人物品後,會自動亮起燈光提醒長者。劉姵妏透露,「提示器」設計時有多個版本。她此前曾考慮過使用插電供電,最終為方便長者維修更換而採用電池。

瑪利諾中學創科教育統籌老師高德馨介紹,「提示器」目前成本約為40港幣,若能批量採購零件,成本可降至10港幣左右。學校目前與鄰近社區安泰邨相關機構合作,安排學生做義工探訪長者,並上門為獨居長者安裝「提示器」。現已有50戶長者接受上門服務,其中有10戶已經完成安裝。劉姵妏表示,幫到其他長輩令她感到十分開心,希望自己在中四的學習中能夠繼續服務社會、傳遞溫暖,幫助到更多人。

高德馨說,學校在安泰邨社區設有全年項目,學生一年會有兩次機會探訪社區獨居長者。(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校區合作關愛長者 呼籲更多人參與義工服務

高德馨介紹,學校在安泰邨社區設有全年項目,學生一年會有兩次機會探訪社區獨居長者,了解長者生活需求,也有開設科技相關課程支援同學設計。他強調,學校的重點並非是讓學生單純研發科技產品,更重要的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關愛。

鄭英佳冀社會各界看到年輕一代的潛力,推動更多人參與義工服務,關懷弱勢群體。(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瑪利諾中學校長鄭英佳表示,學校一直積極推動學生參與義工服務,並於去年榮獲「香港義工獎」。他期望學生在六年學習中明白:「不管你有沒有錢、有沒有能力,只要有心就能做到。」他亦希望社會各界能看到年輕一代的潛力,推動更多人參與義工服務,關懷弱勢群體。

「香港義工獎」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義務工作發展局合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致力嘉許本地傑出義工、青年、企業、機構、屋苑及學校對社會的貢獻和成就。義工獎本年度愛心學校系列組別現正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9月30日。

(點新聞記者劉鴻霖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中學生用科技解難題 樂齡產品支援長者生活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