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CPI略高於預期 美聯儲降息路徑生變?

【點新聞報道】美國最新通脹數據明顯走強,進一步挑戰市場對美聯儲寬鬆前景的判斷。美國於北京時間9月11日晚公布8月CPI數據。美股昨夜高開高走,中小盤表現突出。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市場對通脹壓力仍處於可接受範圍內。

通脹壓力轉移 美聯儲進退維谷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美國CPI總指數環比上升0.38%,核心CPI則上升0.35%,均創下今年1月以來最快的單月升幅,並略高於市場預期。細分項目,核心商品通脹則受到汽車價格推動,二手車與卡車升1.0%,新車價格亦由持平轉升0.3%。市場預計9月隨勞工統計局更換基準年份,二手車價格的統計或將進一步抬升。

國證國際研究部宏觀及地產首席分析師黃焯偉向點新聞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高關稅對商品價格的傳導效應明顯減弱,甚至在部分耐用品價格下降中呈現通縮跡象。核心服務價格升幅有所放緩,但內部分化加大。住房相關租金數據意外回升,機票與酒店價格也分別升5.9%及2.3%,顯示當前通脹壓力來自於可自由支配服務而非關稅推動的商品價格。這或意味着美聯儲對經濟疲軟的擔憂可能被高估,因為在增長放緩環境下,航空與住宿價格往往不會如此強勁。

美國物價上行風險仍不容忽視。DW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Christian Scherrmann表示,企業終究可能選擇加價來維護利潤空間。此外,若先前承諾的重大投資項目落實,合資格勞工的短缺及產能緊張亦可能會推高物價。另一種情景是需求持續疲弱,雖可徹底消除通脹憂慮,但代價是失業率大幅飆升。若這兩種情景同時出現,則會形成「滯脹」,這對聯儲局官員而言為最棘手的局面。屆時,局方或需如同1970年代般,優先遏制通脹,再設法扶持經濟。

因此,Christian Scherrmann認為,面對上述風險,聯儲局要維持語調上的平衡並非易事。相比之下,市場的預期則更為明確,普遍認為利率將在2026年前降至中性或更低水平。

通脹壓力趨溫和 美聯儲連續降息概率大

美國8月通脹數據透露出兩個關鍵信號。黃焯偉指出,其一,物價上行的驅動逐漸由商品轉向服務,尤其是與消費活動密切相關的板塊;其二,通脹超預期上揚的動能,使得美聯儲9月FOMC會議或仍將降息,但未來降息路徑可能受限。

Christian Scherrmann預計鮑威爾將選擇更為審慎的路徑。他指出,在前景未明、政策失誤風險增加的背景下,「依賴數據」的策略顯然更為穩妥。由於鮑威爾即將卸任,在重重挑戰下或更傾向於實現經濟「軟着陸」,以維護其政策聲譽。與此同時,隨着圍繞其繼任人的討論持續升溫,預計聯儲局內部意見分歧仍將存在,不排除部分官員主張減息幅度擴大至超過25個基點。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表示,短期來看,在就業數據明顯走弱、通脹壓力較為溫和的背景下,美聯儲大概率轉向鴿派立場,9月和10月連續降息的概率較大。至於12月以及2026年是否還會連續降息,核心取決於就業數據能否觸底回升,以及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結果,仍需邊走邊看。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解讀|美國CPI略高於預期 美聯儲降息路徑生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