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媽祖文化架兩岸心橋

文/關品方

媽祖在台灣地區興盛,有三分之二台灣民眾有媽祖信仰,與兩岸歷史淵源、移民文化及信仰功能擴展有密切關係。筆者認為不可小覷民間力量,這是跨世代、跨政治光譜的最大公約數。

‌清代以來,大量福建移民渡海赴台時,將媽祖信仰帶入台灣。早期航海者常將媽祖神像隨身攜帶以求庇護‌。這種由於遷徙而形成的文化紐帶,使媽祖成為台灣閩南籍族群的共同精神寄託‌。至今,台灣800多座媽祖廟多由清代福建移民興建,例如鹿港的「黑面媽祖」,便是施琅將軍收復台灣時留下的神像‌。

台灣媽祖保留福建媽祖核心信仰,又融合了當地的需求,其造型慈祥莊嚴,功能擴展至兒童守護和福澤祈求。例如宜蘭藍天宮的金玉媽祖像,融合了長壽象徵和王母娘娘的元素‌,這種延伸適應性增強了媽祖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

台北市最大的媽祖廟是關渡宮,位於北投區知行路,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處,毗鄰關渡自然公園和淡水老街。關渡宮始建於1661年,原名「靈山廟」,是台灣北部最古老的媽祖廟。淡水關渡宮與鹿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並稱「台灣三大媽祖廟」。關渡宮以「關渡夕照」聞名,登頂可俯瞰河岸濕地。筆者居台多年,對媽祖宮廟感到親切,童年時候已經知道有媽祖,因為先嚴的生日正是媽祖的誕辰,即農曆三月廿三日。台北天后宮位於萬華區成都路,前身是清代「新興宮」,善男信女前來參拜,遊人如鯽。筆者當年常到,十分熟悉。

媽祖信仰超越黨派和地域的界限,被視為民眾的守護神,並非政治符號。兩岸開放互通初期,台商攜帶媽祖像赴大陸經商‌,體現其在民間交流中的特殊地位。現時台灣有大約1800萬媽祖信眾,無論老少,形成廣泛的文化和價值認同的基礎,見證着‌兩岸文化共生。

兩岸從媽祖誕辰慶典的聯合祭祀,到媽祖信眾的跨海朝聖,這一信仰持續強化兩岸的文化締結。台灣媽祖廟可以溯源到福建媽祖廟,湄洲媽祖廟是台灣信眾的重要朝聖地‌,這種血脈聯繫是抵制「文化台獨」的精神支柱‌。所謂「去中國化」的險惡之處,是妄想把包括媽祖在內的文化情結連根拔起。

媽祖信仰是兩岸文化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和民族認同,可謂獨具一格,極為罕有。筆者認為,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應被賦予更重要的意義,它是兩岸民心交融的橋樑,反映兩岸同宗同源,應擴大和深化媽祖信仰在台灣與福建之間民眾的心靈契合。台灣民眾也有關公信仰,共有關帝廟大約1500座。

媽祖文化是鄉土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精神紐帶,象徵「立德行善大愛」的價值觀,是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最基本及共同的人文倫理價值觀。

每年農曆三月的「三月瘋媽祖」 活動是台灣規模最大的信仰盛事。大甲鎮瀾宮的繞境進香持續9天8夜,途經四縣市逾100座宮廟,吸引百萬信眾參與。一系列的活動,融合了民俗表演、傳統技藝和地方特色,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媽祖文化激發了文學、戲劇、影視、動漫等藝術創作,從傳統的「媽祖收妖」故事到現代的「時尚元素」結合,展現了文化的創新與活力。媽祖宮廟通過博物館和文創產品開發,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以媽祖為主題的生活用品和藝術展品,極受歡迎。

媽祖信仰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漁民出海前必祭祀媽祖祈求平安,婚喪嫁娶等重要儀式也常與媽祖關聯。例如鑽轎底的獨特習俗,體現了信眾對媽祖的虔誠,是民間文化的象徵,無人不知。

媽祖文化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樑。台灣信眾常連群結隊赴福建湄洲媽祖廟刈香,兩岸同胞通過媽祖文化活動互相吸引,昆山的慧聚天后宮舉辦的媽祖民俗活動,促進了兩岸文化互動和民間融合。媽祖信仰塑造了台灣的文化特色,在現代生活中持續煥發活力,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重要文化符號。

古裝神話電視劇《媽祖》於2012年首播,該劇以「護海女神」媽祖為原型,還原30多個廣為流傳的媽祖傳說,講述少女林默從凡人成長為海上守護神的傳奇歷程。《媽祖》以「護國庇民」為主題,以閩台移民史為背景,喚起了兩岸民眾對共同歷史的記憶,有較強的情感觸動。2019年,該劇在台灣播出期間,在島內帶動了媽祖廟參拜熱潮,媽祖廟遊客量激增30%,年輕人比例尤為顯著。此外,台灣多所高校還和大陸合作舉辦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大陸還將《媽祖》劇集列為「對台文化交流重點項目」,台灣當局亦默許其傳播,民間主流廣泛接受。

今年4月20日(農曆三月廿三日),紀念媽祖誕辰1065周年大會暨乙巳年春祭媽祖大典於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隆重舉行。海內外媽祖宮廟和媽祖文化團體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超過1萬人匯聚於媽祖誕生地湄洲島,共同續寫媽祖文化傳承新篇章。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的官員,「媽祖文化全球推廣大使」劉濤、台灣嘉義新港奉天宮、台灣中華文教藝術基金會等有關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共同見證這一文化盛事。據報道,7條長達25米的彩色巨幅綢帶湧向祭壇,象徵着民心匯聚的「海上絲綢之路」,寓意海洋文化與媽祖文化在新時代實現了完美交融,展現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與民族凝聚力。

總而言之,「天后娘娘」雖然各地有不少民間傳說,歸根溯源就是媽祖,到處都有天后廟、慶祝天后誕。珠海的桂山島有「天后寶誕」慶典、南水有聖母殿供奉媽祖、吉大有媽祖護嬰古廟;福建的莆田有中華「媽祖誕」慶典、湄洲島有「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海內外共有110多家媽祖文化團體,每年都有媽祖春祭大典。

筆者估計,今後在大灣區內的祭祀媽祖活動會興起,將傳統「媽祖文化」與新晉「粵港澳大灣區文旅IP」深度結合。媽祖母儀天下,母愛天下無雙。香港特區教育界、文化界和道教團體應該對媽祖天后大力宣傳,海峽兩岸民眾應該在媽祖信仰的旗幟下聯合起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媽祖文化架兩岸心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