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面對互聯網蓬勃、新媒體崛起,假訊息對社會發展影響深遠,世界各地都陸續加強媒體素養的培訓。由香港賽馬會贊助、香港文匯管理學院負責開展的第二期「香港賽馬會特約·媒體資訊素養教育」項目分別於8月19日和8月22日向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及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逾200名師生講解如何分辨假訊息。

在開場的互動環節之中,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中心助理採訪主任王俊傑以多個心理測驗暖場,講述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普遍存在的思考盲區,如認知謬誤、囚徒困境、群體極化等。正因為人類難以做到客觀理性,同學要時刻從不同來源吸取知識,減少思考盲區。
王俊傑續說,媒體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其中一個較明顯的現象是,越來越少人通過電台、電視台、報紙等渠道接收資訊,反而會偏向相信社交平台分享的內容。舉例來說,很多西方社會的民眾於疫情期間質疑注射疫苗的正當性,拒絕認同政府和主流媒體發放的資訊。
至於人工智能,又會帶來什麼挑戰?王俊傑表示,隨着科技發展日益進步,搜尋引擎和社交平台利用大數據刻意安排容易引起受眾共鳴的資訊,網上也出現了大量人工智能生成的圖片或視頻,當中包括假扮多國政要和跨國企業高管等的重要意見領袖,有人甚至利用目標人物的個人資料生成具針對性的釣魚電郵進行詐騙。因此,在數碼化、智能化的時代,從小培養媒體素養,加強辨別資訊真偽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提及應對方法,王俊傑建議師生查清資訊來源,鼓勵同學關注不同的聲音,擴闊興趣層面,增加資訊來源,以豐富自身的世界觀,避免因受到演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影響而產生偏見。不過,他也形容,假訊息的演變日新月異,大家遇到任何訊息,要盡量保持懷疑態度,停一停,想一想,並且慎重思考當下最好的決定。
(點新聞記者袁來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