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商廈改建學生宿舍 測量師學會冀簡化流程

測量師學會建議,為商廈改建學生宿舍設立清晰審批指引。

特區政府近年全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去年推出先導計劃鼓勵市場以自資和私營方式改裝酒店和其他商廈,增加學生宿位供應。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建議,包括希望政府簡化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流程,設立清晰的審批指引,長遠可評估計劃擴展至中學的可行性。

測量師學會亦建議,加快落實「北部都會區大學城」計劃,推動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謝志堅表示,學會歡迎政府早前推出先導計劃,拆牆鬆綁,推動空置或使用率低的商廈改建為學生宿舍,助力香港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目前市場反應熱烈,眾多商廈業主準備開展改裝工程,並向教育局、發展局申請。

謝志堅表示,有些業主僅擁有商廈部分樓層,希望將有關樓層改裝為學生宿舍,學會建議政府為符合資格物業的局部改裝個案,設立清晰的審批指引,建立平台公開申請審批進度、各階段標準處理時間及已完成個案,讓市場充分掌握資訊、提升業界信心,也方便有需求者了解宿舍資訊。

謝志堅表示,商廈改建學生宿舍涉及不少工程,如通風採光設施、玻璃幕牆、窗戶改建,以及宿舍內洗手間配套等,需投入改建費用。學會建議政府或可考慮向業主提供低息貸款,或推動業主與合資格專上院校聯營合作,共同分擔改裝的初期成本,從而進一步增加靈活性和誘因。

已活化工廈應獲特別豁免

被問到是否需進一步拆牆鬆綁,謝志堅指出,商業用地的商廈已經包涵在計劃內,市場上已有一些工廈經過活化計劃改造成商廈或商場,且多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的地方。根據現有計劃,這類已活化的工廈若要改建為學生宿舍,需重新作規劃申請。而這些工廈當初活化時已獲得「特別豁免書」,如果政府能進一步放寬政策,在「特別豁免書」中增加簡單條款,直接允許其改建為學生宿舍,將大幅簡化審批流程,節省時間,亦能增加學生宿位。他又建議,空置校舍也可考慮放寬改裝為學生宿舍。

教評會建議空置校舍改建宿舍

教育評議會昨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教育部分提出四方面的系列建議,包括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研究放寬允許某些學校將空置校舍改為學生宿舍;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獨立必修科(免公開試);建議在STEAM框架下抽出人工智能,在小學「應用」及「學習」人工智能;建議教育局2026學年全面推行小學小班教學。

為打造香港為「亞洲求學之都」和針對「改善學童數量不足」方面,教評會建議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設立中、小學的「學生簽證」制度,允許非香港居民學童在港就讀政府立案的各類型中、小學;對於來自內地及海外學生的住宿問題,教評會建議研究放寬允許某些學校將空置校舍或校園附近或學校內部空地改為學生宿舍,專門接納內地及海外學生,並以試驗計劃的形式接收少量內地及海外學生。鑒於高才、優才及其受養人來港,教評會建議教育局設立官方支援平台,為他們提供尋找學校及報名的幫助。

在推動國史、國學、國情方面,教評會建議開設高中「中國歷史與文化」獨立必修科(免公開試)。教評會會長何漢權表示,「中國歷史與文化」科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但高中階段並非如此。故希望高中階段,教育局須有補充方案,與現存十分一選修選考的中史科,兩條腿同時走路。此外,建議推行博物館學習,設置「文化護照計劃」。

提升小學AI教學

就全面深化數字教育人工智能方面,教評會認為人工智能與STEAM的分界不清楚,故建議在STEAM框架下將人工智能抽出來,加強教育和培訓,而步伐應該比現在更加「快」。建議在小學「應用」及「學習」人工智能、初中應學習一些AI軟件,甚至AI編程、高中大學課程應與商界接軌;亦建議每所學校最少有5%老師需接受人工智能基本培訓。

檢視現行政策,教評會認為在多元評估檢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況上尚有不少提升空間,建議局方參考國家新課標要求,學校在小一及小二階段應盡量避免採用紙筆考試形式評核學生表現,轉而以日常課堂進行評估。此外,建議在2026學年全面推行小學小班教學。

研究:三年後缺12萬個學生宿位

跨國房地產和投資管理機構高力(Colliers)昨日發表《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報告,提出將香港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長遠願景。機構建議政府制定寄宿服務的監管框架,並透過批地及規劃寬免優惠,吸引私人投資者參與,並建議活化閒置商業資產,以應對學生住宿及教育空間的上升需求。

報告指出,現時香港主要面臨三大挑戰。首先,寄宿設施有限,現時全港僅有八間直資學校及私立學校以非必修性方式提供約2100個寄宿名額,顯著制約了國際中學生的入學選擇及吸引力。其次,學生宿位短缺問題嚴峻,以2024/25學年為例,僅有約48100個宿位供92000名非本地學生使用,供需矛盾持續擴大。高力預計至2028年,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的總住宿需求將達172200個床位,遠超現時供應。第三,土地及規劃政策方面限制商業物業轉作教育用途,令現有資源未能有效投入教育配套之用。

高力香港研究部及零售顧問主管李婉茵指出,在去年發布的專題報告中,數據顯示非本地生人數按年增幅超過24%,大幅高於過去五年平均水平。隨着政府積極推動及需求持續增長,預料未來非本地生人數有望維持高增長。高力預計至2027/28年,市場需求將遠超過現時供應,宿位缺口將突破12萬個。

空置商業物業可改作教育用途

高力建議政府重新規劃現有商業物業,容許部分物業轉型為學生宿舍,特別是新落成的商業項目可預留用作教育設施,同時加快審批流程,讓私人市場可更加迅速回應需求,提供更多宿位。此外,政策上亦可考慮容許現有商業物業改造成學生宿舍,以配合國際學校未來發展。高力建議,政府可進一步善用私人市場資源,吸引更多非本地中學生來港升學,提升香港教育競爭力。

除學生宿舍外,高力亦指出市場對大專院校擴展及國際學校等建設需求殷切,建議將部分空置商業物業、商場或寫字樓改作教育用途,有效發揮既有資源。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施政報告前瞻|商廈改建學生宿舍 測量師學會冀簡化流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