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上世紀60年代,筆者還在中學念書的時候,聽長輩們談起抗日戰爭,永恒的爭論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究竟誰的功勞大些。筆者當時年少無知,聽得一塌糊塗,但由此引起了課餘研究的興趣。筆者認為,抗戰勝利是國共合作的偉大成果,無分軒輊,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有意見認為是國民黨軍貢獻多些,共產黨貢獻少些,其實並非如此。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中國共產黨率先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1935年8月1日發表《八一宣言》(「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最後和平解決,推動國民黨接受合作。從1927年8月,國共歷經10年內戰之後,1937年9月,國民黨終於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全民抗戰局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為團結全國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線和策略,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是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參加的、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如果沒有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難以凝聚全民族力量,也無法堅持抗戰直至勝利。國共合作抗日,既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選擇,也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障。
由國共兩黨分別率領的軍隊在兩大戰場協同作戰,形成戰略互補。正面戰場由國民黨主導,組織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大型戰役,遲滯日軍進攻,消耗其有生力量;敵後戰場由共產黨主導,開展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動百團大戰等軍事行動,牽制日軍60%以上兵力,使其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中。軍事上敵前敵後,互相配合。
群眾力量不容小覷。中共在敵前敵後政治動員與社會整合,通過減租減息、組織生產等政策,動員農民工人的基層力量支援抗戰;國民黨的資源整合同樣重要,利用政府體系組織兵員、物資調配,並爭取國際援助、得到美國和蘇聯的支持。
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協同效應是因為國共合作、全國人民槍口一致對外,使中國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中流砥柱,贏得國際認可。中國參與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躋身「四強」之一;獲得美國「租借法案」援助及蘇聯對日作戰支持。蔣介石領導國民黨,作為當年中國政府的代表,這方面有其歷史功績。
抗戰期間,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簡稱「國統區」)成立了不少組織。為了動員群眾、鞏固統一戰線,中共在國統區或秘密或公開建立了多種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首先是公開或半公開的抗日救亡團體,包括四川省各界抗敵後援會(簡稱「省抗」),由共產黨員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骨幹領導,成為四川抗日救亡運動的核心組織,動員學生、工人等群體參與募捐、宣傳等活動;另外還有「成都各界救國聯合會」,由共產黨員車耀先等人發起,整合成都各界抗日力量,推動合法抗日活動;更有「第五戰區總動員委員會」,由共產黨員郭影秋擔任組織部總幹事,實際統領基層動員,組織蘇魯皖(江蘇山東安徽)地區的抗戰工作。
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秘密外圍組織,除了民先隊由中共秘密領導,吸收進步青年、開展抗日宣傳、負責情報傳遞等在川陝地區的廣泛活動之外,還有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後來合併為知名的「三聯書店」),是共產黨的文化宣傳陣地,出版進步書刊,傳播抗日思想。
由共產黨主導的統戰機構還有「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與閻錫山合作成立,由共產黨員程子華任黨團書記,實際控制晉(即山西)西北地區的動員、具政權職能,是後來中共晉察冀邊區政府的前身。另外還有「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組為「民盟」),在周恩來領導的中共南方局的推動下成立,團結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推動國統區的民主運動,發揮關鍵作用。
至於中共秘密領導的文化宣傳單位,更是多不勝數,各類型抗敵演劇隊和抗敵宣傳隊通過戲劇、歌曲等形式號召抗戰(例如《黃河大合唱》)。此外還有《四川日報》等愛國報刊,由中共派遣黨員擔任編輯,發表社論引導輿論,刊發抗戰動員文章。這些組織通過公開活動與秘密工作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動員廣大群眾、擴大抗日力量、爭取基層擁護、鞏固統一戰線、團結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右派、傳播進步思想、抵制投降傾向在文化普及領域的抗日目標。
中共在國統區的組織通過靈活策略,成為堅持抗戰、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是鐵一般的事實。
抗戰期間,中共中央在國統區設立的正式機構除了南方局之外,還有長江局,負責全面領導南方各省的工作、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協調新四軍與八路軍的行動。1938年武漢淪陷後,長江局撤銷,其職能由南方局和中原局繼承。;中原局負責長江以北和隴海路以南的敵後抗戰工作、領導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開闢華中抗日根據地;北方局負責統籌華北地區的工作、指導晉察冀、晉冀魯豫等敵後根據地的建設、開展國統區在黃河流域的統戰工作。
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一北一南。八路軍設有駐重慶辦事處,是南方局的實際辦公總部,周恩來、董必武等在重慶全面領導中共在國統區的工作;八路軍另有駐桂林辦事處,聯繫華南地區的抗日力量,掩護地下黨的活動;此外還有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負責溝通蘇聯的援助,協調西北地區的抗日戰爭。
中共抗日不遺餘力,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國共合作抗日,共同取得偉大勝利,無需爭辯貢獻誰多誰少。歷史啟示我們,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家主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國共合作證明,在民族矛盾和外敵面前,政黨分歧應暫時擱置。時至今日,國共合作仍有現實意義。兩岸關係可借鑒抗戰經驗,以團結促發展,共同維護大局,攜手民族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