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近年劍擊成績突飛猛進,自張家朗於東京奧運「一劍封王」之後,劍擊這項運動逐漸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劍手獲得關注。點新聞《好好體》第四期中,邀請到香港女子佩劍新生力量「薛氏姊妹」——薛雅齊(Fay)、薛雅致(Jane),以及香港劍擊隊領隊、前「香港軍刀一哥」林衍聰,與《好好體》特約總策劃、資深體育人朱兆麟教授一起,暢談成為劍擊運動員的心路歷程,並展望即將到來的粵港澳全運會,期盼港隊取得佳績。
男佩「大師兄」四戰全運
林衍聰曾代表香港征戰多年,更連續12年成為香港排名第一的男子佩劍手,為香港創下無數歷史,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成首位出戰的男子佩劍港將,2014年仁川亞運會勇奪個人、團體兩面銅牌。2018年退居幕後前,他仍與隊友合力摘得雅加達亞運會團體銅牌,為劍擊生涯作完美謝幕。

對於全運會,林衍聰並不陌生。2005至2017,四屆全運,阿聰由19歲的新丁一路成長為男佩「大師兄」。回憶自己的最後一次全運會征途,他以「刻骨銘心」形容。當時他以小組第5出線32強後,對上內地有名的劍手,兩人一路打平,直至最後一劍才決出勝負。放輕鬆以平常心去打,卻打得更出色,阿聰過關斬將殺入8強,雖最終惜負奧運冠軍仲滿,仍以個人排名第六,寫下香港男佩在全運會的最佳成績。
轉型領隊傳承劍擊精神
結束職業運動員生涯後,林衍聰延續對劍擊的熱情,自己開設劍擊學校教人打劍。同時,他還擔任了中國香港劍擊隊領隊,帶着後輩們四處征戰,包括前年的杭州亞運及去年的巴黎奧運會。
「劍擊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就算我不做運動員,也想和團隊一起繼續打拚。」林衍聰說自己鍾意團隊工作,作為過來人,他亦能感同身受,在比賽中關照、調節劍手的情緒,「作為領隊,無論運動員拿獎或失敗,如何跟他們聊天很重要。我需要第一時間意識到,或者去幫到他們。」

今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而香港將會承辦包括劍擊在內的8個競賽項目。首次承辦如此大型的賽事,林衍聰表示,相信特區政府及劍擊總會都會全力以赴,辦好比賽。而作為領隊,有幸帶隊主場作戰,阿聰直言港隊目標是劍指金牌:「(香港)劍擊隊在全運會暫時沒拿過一塊金牌……每一個項目,無論花劍也好,重劍也好,佩劍也好,綜合來說,每個隊員都絕對有實力踏上頒獎台。」

「薛氏姐妹」成女佩新力量
運動場上「一門雙傑」屢見不鮮,林衍聰與胞妹林衍蕙就是一對佩劍兄妹檔。而香港現役佩劍運動員中,「薛氏姐妹」開始嶄露頭角。薛雅齊(Fay)和薛雅致(Jane)是一對相差兩歲的姐妹花,兩人均在青年賽取得過亮眼成績。19歲的Fay今年很大機會代表香港隊出戰全運會,Jane亦緊跟姐姐腳步,本月轉做全職運動員,付出更多時間全力磨礪劍技。

今年7月,薛雅齊首戰世大運即獲銅牌,是佩劍港隊繼2011年摘銅的歐陽慧心後,再有劍手登上世大運頒獎台。Fay說自己最初並不喜歡劍擊,六七歲時,媽媽帶她去了一個劍擊俱樂部,「第一次玩其實我唔鍾意……因為有把劍飛埋過嚟,我好驚。」她最開始練習打花劍,轉學佩劍後卻突然福至心靈般感受到劍擊的奇妙,「我發現自己很喜歡這項運動,就一直打到現在。」
十三四歲時,薛雅齊進入香港體育學院,當時林衍聰也還未退役,兩人曾一起訓練過。他形容是看着對方從小慢慢長大,亦感受到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經過無數次比賽,Fay無論從技術還是心態上都在慢慢進步,能夠沉得住氣,取得現時的成績,阿聰也說非常替她開心。

家姐領路細妹接劍逐夢
眼見家姐在劍擊的道路上越行越穩,細妹亦步亦趨。薛雅致4歲曾隨姐姐一起學習,但當時對劍擊興趣不大,反而更熱衷於跳爵士舞。轉折發生在6年後,看到姐姐獲得許多榮譽,Jane說自己「也有點想拿獎牌」,因此重新執劍,想不到從此以後,劍擊也變成了她的人生。

今屆全運會的劍擊項目將於11月15日至20日在港舉行,薛雅齊早前已入選劍擊港隊的全運會提名名單。如無意外,觀眾屆時會在啟德體藝館的賽場上見到她的身影。Fay說自己沒有特別的期望,只想保持純粹打好每一劍:「始終這是一場運動會,而且每四年才有一次……我覺得去享受這個比賽就夠了。」而Jane雖然今次無緣參賽,亦積極為港隊打氣,期望大家取得好成績,「我也會為我姐姐加油。」
(點新聞記者盧葦、花天琪報道;視頻攝製:花天琪、任青、福瑞士;撰文:盧葦;策劃:花天琪、朱兆麟)
相關閱讀:
好好體EP3|保齡球前港隊女將出戰全運會 期望再創歷史踏上頒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