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近代歷史上 珠海臥虎藏龍

文/關品方

珠海有好幾個古鎮。除了唐家古鎮之外,還有北山古鎮。唐家古鎮的名人是唐紹儀,北山古鎮的名人是楊匏安。

楊匏安(1896-1931,終年34歲)原名麟燾、筆名匏庵、純一,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南屏鄉(今天的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北山村的一個茶商家庭。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華南地區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

楊匏安初中畢業後回鄉在母校恭都學校任教,1912年(16歲)因揭發校長貪污瀆職,遭誣陷入獄,罪名莫須有,「圖謀不軌」,被監禁逾月。他1914年在廣雅書院畢業後,翌年(19歲)東渡日本橫濱求學,接觸到西方各種流派學說和馬克思主義的日文譯着,1919年回國。他投身革命雖然只有短短11年,但轟轟烈烈,貢獻良多。

俄國大革命1917年成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楊匏安深受鼓舞,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回國後當年11月,他在《廣東中華新報》上連續19天發表了《馬克思主義——稱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文,在華南地區系統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當年他與北方的李大釗並稱「北李南楊」。當年李大釗30歲,楊匏安23歲。

楊匏安除了在學校之外,還在鐵路職工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華南工人運動的結合。1920年,楊匏安在南屏北山的居所「楊家祠」,成為革命青年組織活動的重要場所。1921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的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3名黨員之一。

1923年,楊匏安奉派到國民黨內任職。1924年任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1925年參與發動省港大罷工。1927年,與其他國民黨中央委員聯名發表「討蔣通電」,在中共「五大」當選中央監察委員。1927年蔣介石清共導致大革命失敗後,楊匏安一度奉派赴南洋從事籌募經費等革命活動,其後回國。

1931年7月,楊匏安不幸因叛徒告密出賣被國民黨逮捕。蔣介石因為「愛才」,幾次派人勸降,最後甚至親自出馬,但楊匏安不為所動,堅定地表示:「死可以,變節不行」。同年8月4日,他在上海被國民黨秘密殺害,年僅35歲。

當年7月25日,被國民黨列為「秘字第一號令」通緝的「共產黨首要」之一的楊匏安被捕。因為楊匏安曾做過國民黨組織部代部長,特務請示蔣介石。蔣介石連寫兩封勸降信,又直接打電話到獄中找楊匏安。楊拒降、蔣震怒。楊被捕10天后被殺。9月18日,瀋陽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命令張學良放棄抵抗、軍隊後撤到山海關內,東北淪陷於日寇之手,14年抗日戰爭爆發。蔣介石堅持獨裁專政,「攘外必先安內」,要先殺共產黨,然後才抗日。

楊匏安一生清廉,即使掌管大量錢財也分文不沾。周恩來高度評價他「為官清廉,一絲不苟,堪稱楷模」。楊匏安律己甚嚴,強調黨內需要紀律嚴明,建議要在黨內設立紀律檢查監督機制。他頭腦精明,理論精闢,真是人才難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壯志未酬,十分可惜。他的革命業績,還有他的不朽著作,將永垂史冊。

1924年1月,楊匏安作為中共黨員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1925年,楊匏安在上海出席了共產黨的「四大」。中共積累了建黨4年的鬥爭經驗後,明白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兩大任務極為艱巨,認識到國民黨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因此,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有無產階級參加並取得領導地位,才能夠勝利。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基本規律經過深入探索、總結4年來革命實踐經驗之後的深刻認識:認識到農民是工人的同盟者,要發動農民起來鬥爭,確立工農群眾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才能夠取得成功。

1927年是動盪的一年。國共合作破裂。蔣介石4月12日清共,突然襲擊,大量捕殺共產黨人。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共產黨員被捕後叛變,共產黨組織遭到極大破壞。中共在武漢緊急召開的「五大」(4月27日至5月9日),總結過去3年來國共合作的經驗,關注到加強黨內紀律的問題。會議第一次選舉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並通過了《組織問題議決案》,明確指出 「黨內紀律非常重要」,第一次使用 「政治紀律」的概念,第一次提出實行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設立黨的紀律檢查機構,第一次將監察委員會寫進黨章,第一次建立黨的紀律檢查制度。楊匏出席了會議,有大量心血投入。中共「五大」首次對黨員要遵守紀律進行規定,針對黨部和個人破壞黨的行為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處罰措施。楊匏安當選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負責實際執行。

除了在黨的紀律和監察方面的貢獻外,楊匏安在中共「五大」的主要貢獻還有以下兩點:

1/揭露反革命勢力的本質與危害。楊匏安在會議上對當時的反革命勢力進行了深刻剖析。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指出蔣介石背叛革命的必然性。蔣介石從4月12日起發動反革命政變,楊匏安明確指出這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勾結,妄圖扼殺中國革命的嚴重事件。他通過對當時中國社會階級矛盾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反革命勢力是由背後的階級利益所驅動。他的分析警示全黨要認清反革命勢力的本質,提高警惕。他的觀點有助於促使全黨重新審視與反革命勢力的關係,推動黨內對於革命形勢和反革命威脅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為制定應對反革命勢力的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這是反對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為後來決定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鋪平了道路。

2/積極參與關於土地革命等問題的討論。會議上,土地問題是重要的討論議題。楊匏安主張堅決開展土地革命,以滿足廣大農民對土地的迫切需求。他認識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只有實行土地革命,才能調動廣大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使農民成為革命的堅強後盾。他的發言推動了大會對革命發展思路的探索,他的見解影響了黨內對土地政策等關係革命根本問題的思考方向,推動全黨深化對土地革命的認識,為應對當時複雜的革命形勢、如何深入開展革命鬥爭提供了思路。楊匏安支持毛澤東提出的農民運動,為後來中共決定把革命重點放在農村(農村包圍城市)鋪平了道路。

總結而言,楊匏安在中國共產黨內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他是在中國南方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他主辦的《勞工周刊》,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系統地向華南地區民眾介紹,喚起勞苦大眾的階級意識。他的宣傳和啟蒙工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華南地區的廣泛傳播奠定了基礎,推動了現時的大灣區民眾當年的思想進步和意識覺醒。

其次是他從事工人運動,深入群眾,參與領導了穗港工人發動省港大罷工,聲援五四運動。在罷工期間,他擔任重要職務,管理大量錢財,但始終保持廉潔,分文不沾。省港大罷工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持續最長的一次罷工(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共16個月)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大批群眾覺醒。楊匏安協助鄧中夏和蘇兆徵,發揮的領導作用十分關鍵,為工人爭取權益,推動革命運動向縱深發展。

筆者認為同樣重要的,是楊匏安在創建黨內監察機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先在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擔任委員,中共「五大」後當選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在當時革命形勢極端嚴峻的時刻,他積極推動黨內監察機構的建設和完善,為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奠定基礎,極具前瞻性,對於維護黨的純潔性和紀律性發揮了絕對及時的關鍵作用。當年楊匏安和周恩來為了黨的紀律、保衛、情報和安全四個方面的工作,兩人共同努力,過從甚密,相識相知。周恩來對楊匏安的高尚品德深受感動,贊不絕囗。工作上周是楊的上級,楊比周年長2歲。

大革命時期,楊匏安身居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常委、代理組織部長的高位。楊匏安的工作能力突出,蔣介石當時掌握軍隊,對他青眼有加,極欲收為己用。(蔣較楊年長9歲。)

1924年10月,中共中央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之下專門設立了黨的第一個地方紀律監察機構「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書記林偉民,楊匏安任副書記。歷時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所需經費浩瀚,楊匏安在工人代表大會上通過了關於撤職、查辦和懲戒舞弊的決議案共46項,頒布了整頓紀律的決議案共80項。林偉民和楊匏安等在工作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開展監察工作的寶貴經驗。

中共「五大」產生了黨的第一個中央紀檢監察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正副主席分別是王荷波和楊匏安。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第一次在黨章中增設「監察委員會」專章,將監察工作通過專門監督機構予以制度化。楊匏安其後在維護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方面,奉命指導湖北、東北、四川等地組建監察委員會,雷厲風行。

楊匏安被捕下獄後,曾託人帶信給家裏:「近日有南京舊識勸我,我不為所動。家人千萬不能接受那些人的錢財。如果無法生活,就立即南返回香山(即今天的珠海)老家。」不料這成為他最後的家書。

蔣介石勸降不成、惱羞成怒,從「愛才」變為「忌才」,惡向膽邊生。楊匏安在上海龍華監獄被殺害。犧牲前,他揮筆寫下著名的《示難友》:「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別,相視莫潸然!」。這首詩情意俱到,十分工整。筆者認為,可以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互相輝映。

楊匏安人才難得,是偉大的革命家,理論和實踐都具極高水平。可惜在革命與反革命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不幸犧牲,以35歲的英年遇害而早逝,令人扼腕長嘆。珠海香洲南屏有楊匏安紀念館,筆者不時會到他的故居瞻仰憑吊,躑躅徘徊。行文至此,不可無詩。南粵英魂浩氣揚,匏安節範韻悠長。身居要職心無染,手扙公權志堅強。兩袖清風昭日月,一身正氣傲冰霜。高標監察垂青史,不朽聲名萬古芳。省港罷工憶前賢,匏安精魂映碧天。鐵骨錚錚擔道義,丹心耿耿守清廉。不貪不腐傳佳話,克己奉公永流傳。今日追思英烈志,黨風廉政譜新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近代歷史上 珠海臥虎藏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