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永恒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今日(9日)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取代新加坡成為亞洲「一哥」,全球排名第四,僅次於瑞士、盧森堡及冰島,是歷來最高排名,亦為亞洲之冠。除香港和新加坡外,亞洲經濟體中還有阿聯酋躋身榜單前十,名列全球第九。
據報,香港在排名中所有三個人才競爭力因素均連續第二年上升。其中,「吸引力」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就緒度」及「投資及發展」的排名均上升一名,分別位列第三及第十二。各項指標方面,香港的科學學科畢業生百分比繼續高踞全球第一,財務技能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而管理層薪酬和管理教育效能均位列全球第五。
對於香港人和關注香港的人士來說,香港近年來拿獎拿到手軟,在各種排名中也是穩步趨前,全球競爭力排名升至世界第三,商業法規和政府效率都穩居世界前列,恒生指數領跑全球,港交所募資額更是全球第一,香港5所大學進入全球百強,今年9月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最新排名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東京—橫濱」,躍居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榜首。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顯示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但是最令人高興的,還是這次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取代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這讓一些別有用心的網媒宣稱的「香港衰落」、「新加坡已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謠言,不攻自破。眾所周知,人才的因素,是所有發展指標中最具有價值、最有競爭力的因素,人才的流向,代表了資金的流向,信息的流向,進步的流向,繁榮的流向。
執大象,天下往。彈丸之地的香港,何以成為世界人才的高地,亞洲人才的頂峰?
一、「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香港的成功,首先源於「一國兩制」賦予的獨特制度優勢。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橋樑,香港既享有國家發展的巨大機遇,又保持高度自治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這種雙重優勢吸引了全球資本、企業和人才匯聚於此。近年來,香港在全球競爭力、商業法規、政府效率等領域穩居世界前列,港交所募資額全球第一,恒生指數領跑全球,這些成就無不依託於「一國兩制」提供的穩定框架和廣闊腹地。
二、人才政策的持續優化
IMD報告指出,香港在人才競爭力的三大因素——「吸引力」「就緒度」及「投資與發展」均連續第二年上升。其中,科學學科畢業生比例高居全球第一,財務技能排名全球第三,管理教育效能位列全球第五。這些指標的背後,是香港特區政府對人才戰略的高度重視:從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到擴大STEM教育投入,從提升科研經費到優化職業培訓體系,香港正以系統性政策構建人才生態。
三、國際化與多元化的融合環境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始終保持着開放的胸襟。英語與中文並行的語言環境、普通法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低稅率及自由的資本流動,為全球人才提供了熟悉而便利的生活與工作條件。此外,香港5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強,「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躍居全球榜首,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科研與創新樞紐的吸引力。
四、金融與創新雙輪驅動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從未動搖,而近年來創科產業的崛起更為其人才市場注入新動能。從虛擬銀行到綠色金融,從人工智能到生物科技,香港正以金融實力賦能科技創新,以創新需求反哺人才成長。這種「金融+創新」的雙輪驅動模式,不僅提升了產業附加值,更創造了大量高技能崗位,形成人才與產業互促的良性循環。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香港的角色愈發重要。IMD的排名不僅是一紙榮譽,更是香港競爭力的真實寫照。人才的流向,從來都是資金、信息與繁榮的風向標。香港的成功,歸根結底在於其制度優勢、政策智慧、國際化環境與國家戰略的同頻共振。面對全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未來,香港唯有繼續鞏固優勢、補齊短板,方能持守亞洲人才頂峰之位,進一步成為成為天下英才心之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