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從前總理巴尼耶到接棒的總理貝魯,法國近年的政治危機都是由財政預算案引爆。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等專家分析,財政預算案的徵稅與削減開支等內容,集中體現總統馬克龍改革福利體系,預算案引發的政治危機,凸顯馬克龍改革訴求與法國社會現實衝突的困境。
法財務狀況深陷困境
《紐約時報》指出,法國的財政開支絕大部分用於社會福利體系,單是去年,法國的經濟產出多達57%被用於醫療、教育、生育補貼、文化產業,以及豐厚的退休金和失業救濟金。與此同時,馬克龍政府主張為企業減稅,換取富裕群體增加在法投資,法國稅收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從2017年的54%跌至現時的51%,法國審計院估計這些減稅措施,每年令法國國庫損失500億歐元(約4,569億港元)。
法國金融服務集團Oddo首席經濟學家卡瓦利爾表示,法國是一個「大到不能倒」的經濟體,法國政府亦可設法從金融市場借貸解燃眉之急,「然而法國的財務狀況很差,政府深陷困境,如果全球評級機構下調法國債務評級,持有大量法國國債的法國各大銀行會面臨巨大經營壓力,這是潛在風險。」
崔洪建指出,貝魯今次推出的預算案,相較去年版本已有所讓步,似乎旨在滿足極左和極右政黨訴求,但並未被接受。與此同時,馬克龍政府各類福利改革措施激進,依賴福利體系的法國民眾自然感到不滿。在此情況下,法國在野政黨更多透過反對預算案和馬克龍政府,以爭取上台機會。
崔洪建表示,在政府與國民議會矛盾尖銳的背景下,法國短期內未必進行新選舉,但法國政局將持續不穩,債務問題料短期內難以解決。
(來源:香港文匯報)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