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有份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下稱全運會)將於今年11月舉行,全港上下翹首以盼,最激動的莫過於即將參賽的香港運動員,本次香港代表團將派出逾600人參賽,出戰20多個項目,規模乃歷屆之最。其中代表團成員之一的李卡度,33歲香港男子七人欖球華將主力,正經歷自己職業生涯最特殊的備戰周期——距離他人生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的全運會已不足百日,備戰全運期間,李卡度首度接受點新聞專訪,分享自己的備戰經歷和心得。於李卡度而言,這既是終點,也是全新起點。

尋找突破 主場作戰有信心
面對主場作戰的全運會,李卡度直言內心興奮,相信會取得好成績,「本屆全運會七人欖球賽制有修改,變成半場各加2分鐘,上下半場時長從7分鐘變為9分鐘,十分考驗隊員體能和意志。」李卡度形容近期訓練十分艱苦,為適應全運會特殊賽制,即使香港在過去三周黑雨不斷,天公不作美,但港隊仍不停歇開展體能特訓,在體能極限狀態下繼續進行對抗訓練。不過他也認為是很好的訓練機會,「令我們可以適應不同環境,提升隊員應變能力」。
全運會欖球賽場強隊迭出,李卡度特別提及山東隊:「山東隊不少球員為國家隊代表成員,實力很強,戰術體系成熟穩定。」過往亞洲賽事交手經歷令他印象深刻,「必須用速度和配合撕開防線」。為此,他透露未來港隊即將展開泰國、新加坡集訓,透過與不同風格隊伍交鋒尋找突破點,爭取在香港主場取得理想成績。

難忘三次亞運「破繭成蝶」
入港隊十餘年,難免有跌宕起伏,即使是資深老將也會面臨情緒壓力的挑戰。「壓力大的時候,會讓自己離開球場,盡量不去想訓練的內容,去不同的地方,例如睇戲、行街。」李卡度分享自己的減壓妙招。
李卡度坦言,自己職業生涯中,最難忘是經歷三次亞運的「破繭成蝶」。「2014年仁川亞運決賽對陣日本隊落敗,港隊與金牌插肩而過,之後隊員很努力克服身體和心理的障礙,才得以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及2023年杭州亞運分別奪得冠軍。」他回憶道。

無懼傷患 全心投入比賽
七人欖球運動極具觀賞性,看者刺激,身在其中者更為驚險,大量與對手的肢體接觸而產生的血脈賁張,令球迷連聲讚好,但與此同時極易使欖球運動員受傷。李卡度身上也有大大小小的傷患及後遺症,不過他卻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運動員有傷患很正常,希望在場上的自己能全力以赴,「當你在賽場上做攔截或進攻時,開始考慮這個動作會不會令自己受傷那一刻,其實已經增加自己的受傷機率,因為自己不是全身心投入做好標準動作,精力和注意力被分散。」對他而言,他更希望把考慮傷患的風險留在場下,而賽場上努力做到100%投入比賽,令自己不要有遺憾。

提及他個人的首屆亦是最後一屆的全運會,李卡度笑言雖然是全運終點,但同樣是自己的全新起點,通過全力以赴備戰全運,在主場面對不同勁敵亦賽出好表現,可以令港隊了解自身實力,「讓港隊找到信心努力在2026年的亞運賽場取得好成績」。對於香港男子十五人欖球隊歷史性獲世界盃入場券,李卡度表示很激動,為隊友感到驕傲,「這亦是港隊的全新起點,能與世界最頂尖球隊交手,相信能令我們實力有很大攀升」。
「希望大家在今屆全運會全力出擊,幫港隊取得好成績。」最後,李卡度面向鏡頭,鼓勵即將參賽的運動員。

(點新聞記者劉妍伶報道;視頻攝製:福瑞士、鄭緣瓏;攝像:麥鈞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