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仲恒
香港作為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司法管轄區,自開埠以來一直是全球資本、企業與人才自由流動的重要樞紐。時至今日,在國家堅定支持及特區政府積極施政下,香港正全面鞏固營商環境,重塑「亞洲最佳營商城市」的核心地位。筆者認為,當前的香港,正穩步邁向由治及興的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根據《香港營商環境報告2025》及多項國際調查,香港在法治水平、資金自由流動、營商自由度等方面,持續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香港於《經濟自由度指數》中全球排名第二、亞太區第一;《世界競爭力年報》亦將香港列入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經濟體,充分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制度與市場環境的信心未減。
這一成果並非偶然,而是中央政策大力支持與特區政府堅定施政的結晶。中央一再強調「一國兩制」的長期堅持與全面準確實踐,確保香港繼續享有高度自治、普通法制度、獨立關稅區地位與資金自由進出等制度優勢。這些制度條件,是吸引全球企業落戶香港的關鍵因素。
筆者認為,營商環境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分別是制度穩定性、政策可預期性,以及法治保障。香港在這三方面均有極強競爭力。現行法律保障財產權益、合約自由與司法獨立,而營商相關政策亦保持高度穩定與透明。例如稅制簡單低廉,利得稅最高僅為16.5%;無營業稅、增值稅與資本增值稅。這使企業能夠專注經營與創新,減少政策風險干擾。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經濟多元化,積極吸引來自金融、創科、綠色能源、生命科學等產業的龍頭企業落戶香港。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於2022年底成立以來,已成功吸引超過80家戰略企業來港,涵蓋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前沿領域。這些企業不僅帶來資金與技術,更創造就業崗位、培養本地人才,為香港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在推動創科產業方面,政府不斷優化營商支援措施。例如擴展創科培育計劃、加大研發開支配對資助、簡化科技券申請流程,以及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配合與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聯動發展,香港正快速擴展創科產業版圖,吸引國際與內地初創企業將香港作為「出海」與「進港」的跳板。
此外,香港在綠色與可持續金融領域也持續發力。2024年,綠色債券與可持續債券的總發行額超過800億美元,排名亞洲第一。特區政府透過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制定可持續披露標準,為金融市場注入新活力。筆者建議,未來香港可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資產互認,加強碳交易制度基礎建設,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綠色金融樞紐的全球地位。
除了大型企業外,筆者亦高度關注中小企營商環境的改善。中小企佔香港企業總數逾98%,提供近一半就業機會。近年政府透過延長資金保證計劃、簡化申請手續、設立中小企一站式支援平台等措施,已大幅提升營運便利度。筆者建議,未來可推出更多針對性方案,例如為女性創業者、長者企業家提供定製化資源,進一步拓展多元創業生態。
在對外聯通方面,香港持續擴大與內地及國際經濟體的合作網絡。與粵港澳大灣區九市建立資金、數據、技術與人才「四通」合作機制;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多邊合作協議;更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提升香港企業融入亞太供應鏈的能力。這些戰略部署,有助香港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筆者亦特別欣見,政府在強化知識產權保障、數碼貿易規則與跨境仲裁便利化方面採取積極步驟。這些看似技術性的改革,實則關係企業信心與投資決策,是高質量營商環境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建議,未來可考慮設立「粵港澳數據特區」與「國際商業仲裁高地」雙輪推進,讓香港在全球新型經貿治理中搶佔先機。
總結而言,香港營商環境的韌性與潛力正在逐步釋放,制度優勢與政策引領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在中央堅定支持與特區政府果斷施政下,香港正增強全球資本與企業的信心。筆者堅信,只要社會各界繼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全力發展經濟,香港必將搶佔全球經貿格局中舉足輕重的高地,迎來新一輪興盛與繁榮。
(作者為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