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多啲|嶺大發明「神奇塑膠」 29天可降解 用水就能「粘」起來!

【點新聞報道】從飲品樽到零食包裝,塑膠製品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為我們帶來便利,卻也給地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這些提煉自石油的傳統塑膠,可能需要數百年才能分解,不僅佔用大量堆填區空間,更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構成長遠威脅。

近年,香港積極推行「走塑」,鼓勵大家轉用環保餐具。但相信不少人都遇過這樣的煩惱:有些紙飲管、紙餐具一碰到熱湯就容易變軟,使用體驗不太理想。有沒有一種物料,既環保又好用?

最近,嶺南大學的科學家與多國學者合作,發明了一種神奇的生物塑膠,能把這些問題統統解決!

什麼是生物塑膠?簡單來講,就是使用天然材料如植物和生物廢棄物製成的塑膠。它們與傳統塑膠一樣耐用、防水,還可以加工製成堅固的膠片或膠粒。

實驗顯示,新型生物塑膠可在最短29天內完成降解。(嶺大供圖)

不僅如此,這款塑膠擁有幾項令人驚嘆的「超能力」。在實驗中,科學家將用它製成的匙羹與傳統塑膠匙羹一同埋進常溫環境下的土壤。最短只需29天,它就被泥土中的微生物完全分解,變成了對環境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在它旁邊的傳統塑膠匙羹,卻依然毫髮無損。

新型環保塑膠物料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實驗證實,若物料表面遇到輕微破損,只要於常溫下在裂縫或刮痕加入少量水,其化學結構能夠重新結合,恢復原來的分子結構及承載能力。(嶺大供圖)

更奇妙的是,這款生物塑膠還懂得「自我修復」。如果不小心把它的表面輕微弄破了,只需要在裂縫或刮痕處加入少量水,它就能像皮膚傷口一樣慢慢「癒合」,還原成原本的分子結構及承載力!此外,它的回收方式也十分環保。廢棄的生物塑膠製品可以在特定條件下被水溶解,然後通過回收循環再造,重新變成全新的產品。

傳統塑膠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想像一下,傳統塑膠在分解過程中,會分解成無數比芝麻還小的塑膠微粒,就像看不見的「塑膠塵埃」。它們污染海洋和土壤,還能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類和生物的身體,甚至大腦,對健康構成潛在威脅。而嶺大這款「神奇塑膠」在降解後,產生的微塑膠殘留量極低。動物實驗也證實,其體內沒有殘留微塑膠,大大降低了微塑膠污染的風險。

哇,這款「神奇塑膠」簡直就是「六邊形戰士」!嶺大的科學家表示,它未來有望應用在食品包裝、購物袋、物流配送甚至農業範疇上,從源頭上減少塑膠污染,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近日,這項發明已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相關閱讀:

學多啲|藏羚羊:報告,我們中間有「臥底」!

學多啲|中大研究:魚塘是一個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學多啲|嶺大發明「神奇塑膠」 29天可降解 用水就能「粘」起來!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