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黎岩
政府早前提出「控煙十招」修例,立法會將於9月10日復恢二讀《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近期有提交了多項修正案,要求政府取消「禁售加味煙」,以及建議把禁加味煙、限制傳統煙包裝等新措施的生效日期,由政府主導的「先訂立後審議」,改為「先審議後訂立」。禁煙控煙關乎每一位市民的健康,甚至關乎政府庫房的長遠支持以及財政平衡,已經是大勢所趨,若然如此自由「加味」「控煙十招」,甚至主張對危害性更大的加味煙網開一面,或多或少顯得有點不識時務不合時宜。
當局提出的「控煙十招」分短、中、長期,以控制傳統煙草產品及另類吸煙產品,措施包括禁止排隊時吸煙、擴大法定禁煙區、禁止加味煙、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等。其中禁止加味煙確實受到部分商界、酒吧業界的抵觸,畢竟禁煙將直接影響煙霧繚繞的酒吧生意。然則從更多的酒吧光顧客的身心健康出發,禁煙確實勢在必行。在狹窄封閉的酒吧空間,禁煙雖然會影響到部分顧客光顧,但不可忽視的是,煙霧繚繞的空間以及由此長期積重的煙臭味,自然而然也會令非煙民對酒吧望而卻步敬而遠之。且隨着都市文明的進化,年輕一代的港人吸食煙卷及其他電子煙、加味煙的興致越來越淡,而酒吧顧客十有八九都是青壯年一族,是否就可以忽略這部分非煙民的酒吧顧客呢?
至於有任提及的立法程式問題,建議由政府主導的「先訂立後審議」,改為「先審議後訂立」,又似乎顯得多餘。在特區憲制框架下,特別是基於基本法的行政主導憲制原則,當局採取何種立法程式,顯然會經過嚴謹的考量。立法禁煙自然而然會遇到來自煙民乃至部分商界的強大阻力,畢竟利在其中。若然先審議後訂立,雖不擔心會出現拉布的情景,但是,由於確實存在着一定的爭議聲音,在立法階段就可能會出現爭議爭執,各方力量爭持不下的情況亦未必全無可能。考慮到本屆立法會剩餘會期也就一個多月時間,尚有同性伴侶等多個法案待審待立,單單為着禁煙立法,佔用過多的審議時間,顯然並非明智之選。因此,先訂立後審議是至為穩妥的立法程式。
吸煙會導致健康及環境問題,全球八大死因中有六個,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 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及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等,都與煙草使用有關。全世界每年有130萬非吸煙者因二手煙而死亡,包括約47,000名5歲以下兒童。本港每年亦有5700人直接或間接死於吸煙,而每天約有16宗死亡個案是由吸煙所導致,其中有一半是因癌症而逝世的。二手煙和一手煙含有相同的致癌毒素和空氣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和氨。據統計,吸煙對2018年的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6,000億美元,這天文數字包括超過2,400億美元的醫療保健支出、由於吸煙相關疾病和健康狀況而導致的生產力損失近1,850億美元、跟吸煙相關的過早死亡所造成近1,800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以及因接觸二手煙而造成過早死亡的70億美元生產力損失。
本港醫衛局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亦顯示,吸煙給本港造成的直接損失每年高達82億元,即接近財政赤字的十分之一。全世界吸煙的總經濟成本等於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1.76%到1.85%之間。本港約581,500人有每日吸食傳統煙的習慣,佔15歲或以上人口9.5%,每人每日平均吸食13支傳統煙。雖然本港吸煙率由2019年的10.2%下降至2021年的9.5%,但吸食電子煙的人數卻明顯上升,由2019年的7,200人升至2023年的17,500人。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21年,吸煙及二手煙導致13,934名35歲或以上的人士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約27%),及港幣約99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0.3%)的經濟損失。吸煙人士佔專科門診病人的比率由2011年的19.9%上升至2021年的22.4%。這反映了煙害的漸進性特質,複雜的慢性疾病隨吸煙人士年齡增長而浮現。
香港大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顯示香港因吸煙導致的經濟損失正在增加。即使吸煙率下跌,仍不斷攀升的醫療開支證明了實施強而有力的控煙措施以減少及淘汰吸煙行為的必要性。香港是個文明的現代化大都市,探討任何社會問題應該保持足夠的理性理智,而絕非是閉目塞聽地只顧及自己的勢力範圍內的一畝三分地。
有人叫停禁止加味煙,亦似乎是捉錯用神。加味煙是指在煙草產品中添加水果、花香、巧克力或薄荷等各種香料或添加物,藉此降低煙品的嗆辣味並增加其適口性,以吸引未曾吸煙或剛開始吸煙的族群使用,讓使用者不知不覺地對尼古丁產生依賴並成癮,並未減少煙草中的尼古丁等致癌物。甚至會誤以為加味煙已經過濾了尼古丁等毒素,對身體無礙,且因為味道「可口」,更易上癮,所以說,加味煙危害性更大。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聯同香港大學學者發布的吸煙調查結果顯示,接近70%年輕吸煙者和超過60%女性吸煙者的第一口煙為加味煙。在青年和女性吸加味捲煙比率較高,尤其是15-29歲女性吸捲煙者當中有近九成吸加味煙。同時,煙草產品的調味劑增加吸煙者成癮度,令吸煙人士更難成功戒煙,因此,有逾七成市民支持禁止加味煙草產品,且比率持續上升。煙草商在吸煙產品中加入薄荷及水果等口味的調味劑,是令年輕人及女性嘗試和持續吸煙的重要因素。加味捲煙增加青年吸捲煙者成癮度,令他們更難戒煙。
上述如此眾多的統計數據以及科學研究結論,早已公之於眾。放縱加味煙,就是繼續漠視煙草禍害市民健康,更加會導致包括電子煙在內的各種名目的煙草毒害社會。調查亦顯示,現時青年加味捲煙吸煙者較大機會同時使用另類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加熱煙)和水煙。由此可見,暫停禁售加味煙,等同為禁煙法例預留漏洞,實質上就是縱容吸煙,令禁煙十招武功盡廢,形同虛設。至於禁煙會影響遊客來港,甚至會影響香港國際大都市形象,更是近乎荒誕的無稽之談。總之,不能以犧牲市民的身心健康,來換取得不償失的一些商業利益。


